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徐紹史:讓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

  • 發佈時間:2015-05-06 05: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火燦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願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這份《意見》對於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起到怎樣的深遠影響?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意見》是中央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專題部署的第一個文件,這份文件的出臺有何重要意義?

  徐紹史:當前,我國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加劇,特別是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

  首先,資源約束趨緊。重要資源每人平均佔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耕地、淡水每人平均佔有量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43%、28%;石油、天然氣等戰略性資源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2014年已經達到59.5%、31%;特別是發展方式依然比較粗放,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約束,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

  其次,環境污染嚴重。污染物排放總量遠超環境容量,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比較突出,霧霾天氣頻發,2014年74個重點城市中只有8個空氣品質達標。

  再次,生態系統退化。森林總量不足,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問題嚴峻,全國生態整體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可以説,資源環境已經成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緊的約束、最矮的短板,是一個躲不開、繞不過、退不得的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

  《意見》突出體現了戰略性、綜合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也是落實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措施更具體,任務更明確。

  記者:如您所説,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著力?

  徐紹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形象地説,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局限于種草種樹、末端治理,而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方方面面,並與生産力佈局、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理念、制度體制緊密相關,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必須人人有責、共建共用。

  首先,要加快生産方式的綠色化,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要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加快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再次,要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此外,還要健全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通過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對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規範和約束。

  記者:您剛才説到要通過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意見》在這方面有何考慮?

  徐紹史:按照源頭預防、過程式控制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整體思路,《意見》提出了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重大制度。這裡,我簡要點幾個關鍵制度:

  一是紅線管控制度。《意見》從資源、環境、生態3個方面提出了紅線管控要求,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一個是設定資源消耗的上限,合理設定資源消耗“天花板”;一個是嚴守環境品質底線,確保各類環境要素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再一個是劃定生態保護的紅線,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的趨勢。

  二是産權和用途管制制度。在産權制度上,要求對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在用途管制上,確定各類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邊界,實現能源、水資源、礦産資源按品質分級、梯級利用。

  三是生態補償制度。要求加快建立讓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機制,具體有縱向和橫向補償兩個維度。縱向,就是要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橫向,就是引導生態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之間、流域上游與下游之間,通過多種方式實施補償,規範補償運作機制。

  四是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意見》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實行差別化的考核機制,要大幅增加資源、環境、生態等指標的考核權重,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對於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領導幹部,還要終身追責。(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