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二十四年,只為豎起一座碑

  • 發佈時間:2015-05-06 05:13: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綏芬河和平廣場嘎麗婭銅像前,常常看到這樣一位老人:遇到有外地遊客來參觀,他就會主動上前講解。他總是仰起頭凝望著夕陽下嘎麗婭奪目的高大英姿。

  這位老人叫孫伯言,自1984年第一次聽到一個塵封數十年的故事,到2009年紀念碑落成,他奔走了整整24個春秋,只為在這個邊境小城豎起一座紀念碑。

  1984年,在綏芬河地方史志編研室工作的孫伯言在偶然的機會看到檔案中這樣的一段記載:當地居民張煥新的中俄混血女兒到北山勸降日軍,壯烈犧牲。她是誰?為什麼去勸降?這激起了孫伯言強烈的好奇心。他開始了漫長的調查之路。

  由於當時檔案記載較少,加之張煥新和妻子菲涅都已去世,使他的調查陷入困局。但他從來沒有放棄每個機會,託人到處打聽張煥新家裏的情況。漸漸地,事件的過程在他腦海裏形成了輪廓。

  嘎麗婭的父親張煥新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族的烏克蘭人,兩人結合後在綏芬河生下了嘎麗婭。1945年在解放綏芬河的戰鬥中,嘎麗婭因為精通日、俄語言而隨蘇軍前往天長山要塞勸降,8月12日嘎麗婭隻身進入要塞勸降日軍,最終壯烈犧牲。

  整個過程清晰之後,孫伯言覺得作為綏芬河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應該為嘎麗婭建造一座紀念碑,把她的故事講述給後人。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嘎麗婭,從1998年起,孫伯言在綏芬河當地報紙以小説連載的形式宣傳嘎麗婭的事跡。同時,平時只要一開會他就利用休息時間對領導和同事講述嘎麗婭的故事……

  6年時間,孫伯言把綏芬河大小企業跑了個遍找贊助資金,直到2004年,他找到了以前的學生羅新利,才將資金落實。

  到底建一座什麼樣的紀念碑?他決定與俄羅斯設計師合作,並請俄羅斯總統普京題詞。很多人認為,讓俄羅斯雕塑家設計尚且可能,但是請普京題詞可能性幾乎為零!

  孫伯言跑完哈爾濱又跑北京,托各種關係終於找到了俄羅斯列賓美院的院長。列賓美院是俄羅斯美術教育的最高學府,在世界享有盛譽,他們的雕塑設計收費非常昂貴。孫伯言不厭其煩地給院長寫信,講述嘎麗婭的故事,最終列賓美院院長親自拍板,不但承接下設計工作,而且大幅降低費用。更讓孫伯言感動的是,院長還親自與普京總統西北特使取得聯繫,促成普京總統題詞事宜。

  2007年5月14日,時任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將普京總統的親筆信送到綏芬河。當時在北京的孫伯言在電話裏聽到這個消息,聽到普京總統在信上説“我們的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我們銘記過去,展望未來”時,眼淚奪眶而出。

  為了建好嘎麗婭雕像,他在山東的鑄造廠一住就是4個多月,每天他和工人一起上下班,研究澆鑄工藝和運輸方案。為了找底座所需的石材,他跑遍了國內出産石材的地方。安裝雕像時,他幾天幾夜沒有合眼,直至雕像落成。

  24年,孫伯言的夢想成為了現實。已經退休的他,每天都要來看看雕像,周圍有垃圾他撿撿,底座臟了他就擦擦,標誌牌壞了他自己更換,當有中俄遊客前來參觀時他主動上前講解……

  孫伯言目前正參與策劃音樂劇《嘎麗婭》,希望在今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時上演。“我不是為了掙錢,就是為了讓人們不要忘記過去,不要忘記這些犧牲的先烈們!只要我有精力我還會為之堅持做下去……”孫伯言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