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怎樣才能留住

  • 發佈時間:2015-05-06 03:29:2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志彥

  有關部門將逐步擴大降稅商品範圍,對國內消費需求大的部分國外日用消費品開展降低進口關稅試點。這則消息,對當下為數不少的海淘一族肯定是個利好吧。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人在海外留下了愛買東西的名聲,從奶粉到鍋碗瓢盆甚至馬桶蓋,有媒體用“掃貨”來形容國人在國外展示出的驚人購買力。而媒體的每一次報道,似乎都有專家跳出來批評,認為這是“畸形的消費心態”,提醒不要“盲目迷信洋貨”。

  有些海外消費,如一窩蜂搶購馬桶蓋,或許有些非理性成分在。可是,當一國的許多消費者熱衷海外消費,幾乎要成為一种經濟現象,其需求就算多為盲目,個中緣由不也同樣值得深思?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水準不斷升級,層次也日益多元,國內滿足不了的高端消費群,到能滿足的地方去買單,本屬正常。尤其在網際網路加速改變世界的當下,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商品,都能被輕易搜索到,甚至下單購買;加上出入境越來越方便,同一品牌同一款産品,在不同市場存在較大差價的現實,也就逐步顯現出來。換句話説,地域作為商品定價因素的比值正在降低,世界各地市場的距離被迅速拉近,去全世界淘貨,買最便宜、最好的商品,可能會成為新常態下順理成章的消費邏輯。面對這種態勢,相關消費品進出口政策的調整,無疑是應時而動。

  也有人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導致關稅流失,從而影響財政收入?的確,相關政策調整後,部分國外商品有可能大舉進入國內市場,對國內同類生産廠家會造成一定衝擊。但更應該看到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單靠地域壁壘,越來越擋不住需求的流動。要滿足新常態下國內消費新需求,爭取將消費留在國內,不如主動進取,作出調整和改革。至於對國內企業的衝擊,不妨看作是又一次“狼來了”的警告。放眼中國經濟走過的道路,無論是十幾年前的入世,還是近年來的自貿試驗區試點,每一次的市場開放,國內企業並沒有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片倒下,更多的企業在同一規則下、同一賽場中經受了考驗,反而實現逆襲,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從這個角度説,這一次的降稅,對於促進國內供給的轉型升級也是機遇,從長遠看,才真正有利於把消費留在國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