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圖服務小分隊”在行動

  • 發佈時間:2015-05-05 05:13: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讀“圖”時代,地圖已成為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網際網路巨頭搶奪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之一。衛星導航、位置服務等行業,都是以地圖為“媒”迅速壯大的行業。而在“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決策用圖、抗震救災等應急用圖,以及扶貧等專題用圖這些地圖的背後,有怎樣的一群“繪圖人”?

  日前,《經濟日報》記者來到位於中國測繪創新基地一層的行政許可受理服務大廳,去了解測繪保障服務背後的“地圖故事”。

  厚積薄發

  當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發生了5.5級地震,民政部有同志正來電詢問是否派無人機去震區“飛”最新數據。

  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資訊服務部負責人趙勇放下電話,告訴記者,每當有突發事件、地質災害等應急之需,測繪系統就會按照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制定的應急預案,上下聯動,及時提供測繪保障服務。趙勇所在的部門,除負責局裏行政許可集中受理窗口的日常工作外,還承擔著測繪應急地圖保障等工作。

  “如今,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都喜歡‘看圖説話’,地圖需求量越來越大。”趙勇拿著一張《一帶一路戰略走向示意圖》説。在這張圖上,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交通走向、戰略通道途經國家、重要首都城市、重要港口等地理資訊一目了然。

  “我們還為各部委製作專題地圖。”趙勇接著説,比如為國家地震局製作的2015年重點監測區域專題圖,圖上有這些監測區的地理方位,以及周邊有多少大型水庫、防護設施等,以備未來之需。

  一年前的馬航失聯牽動著億萬人的心,當時時間緊迫,交通部海上搜救中心只得從谷歌地圖上下載一塊區域的地圖,然後將掌握的資訊“點”在圖上做演示。趙勇團隊得知此事,馬上用他們研發的快速出圖系統,迅速製作了一張南海區域挂圖。

  “要地圖”的電話一次次響起,採訪也因此不時停下來。記者看到,趙勇的辦公桌上放著兩份請求提供地圖支援的函件,來拿地圖的人已在外等候。“今天又走不了啦。”趙勇自言自語。

  大眾真正認識測繪,還要從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時提供測繪應急服務算起,幾場“硬仗”下來,大家都為測繪應急服務“點讚”。在趙勇的電腦裏,存著很多他珍藏的照片,無論是在應急指揮現場,還是研究重大戰略佈局的會議上,其背後的挂圖都是趙勇率領的地圖服務小分隊編繪的。

  以快制勝

  能滿足這些地圖需求,得益於這個團隊自主研發的一套快速出圖系統,這個系統大大提高了編圖速度和輸出列印速度。以列印一張圖為例,首先要把數據傳輸到印表機上,再將地圖語言譯成印表機語言然後成圖,過去這個過程前後要40分鐘,而現在用時不到10分鐘。

  在大廳工作區的大螢幕前,技術員朱秀麗為記者演示了從地圖編輯到出圖的全過程。在製圖界面設置好紙張大小,在製圖區域選好目標地點,點擊完成二三分鐘後,一張該地點地圖便顯示在大螢幕上,圖的旁邊還有自動生成的圖例、目標地點在省級範圍內所處的位置,以及簡介和地圖生成的時間。朱秀麗瀏覽了一下這張圖,確認不需再調整,便點擊“輸出”和“列印”,2分鐘後,一張清晰的1:15萬紙質地圖便新鮮出爐了。

  測繪應急的特點就是一個“快”字,不僅地圖出圖要快,數據處理也要快,這就需要基礎地圖數據庫、模板庫、規則庫的支撐。朱秀麗説,基礎數據庫中有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數據,規則庫是他們設定的一些製圖規則,以避免地名地址重疊而模糊在一起。模板庫裏,已存有提前做好的各種規格大小不等的模板。這大大減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間研發工作機房裏,記者見到了快速出圖系統研發團隊的帶頭人周治武,他告訴記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時,製圖效率還不太高,從拿到地圖數據到編圖、出圖,大概需要1周時間。而這“難忘的痛”時不時刺激著這群年輕人,他們立志研發一套智慧取代人工的快速出圖系統,為抗震救災贏得寶貴的時間。

  研發快速出圖系統絕非易事。研發團隊遇到了3個難題:一是注記和注記之間、注記和地物之間的壓蓋問題,一張地圖基本上要由36層左右構成,比如全國的村、縣、耕地等類別,上面的地名、縣名、市名、街道名,還有河流名、公路名等,這些名稱匯聚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往往會互相壓蓋重疊,這就需要人工手動做微調,這一工作量要佔全部工作量的70%。二是如何整合不同比例尺的基礎數據。三是怎樣把地理資訊數據轉換成製圖語言,讓它們符號化、圖形化,並讓每條線都畫得有“規矩”,顏色好看。

  為找到有效解決方案,周治武和隊員們走了不少彎路。“開始,我們想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問題,試過很多‘高大上’演算法,但都不理想。”周治武説,他們轉換思路,採取建庫的方式,通過技術手段,把可能要用到的提前做成模板儲備起來,並不斷地積累、豐富、完善,最終實現快速出圖。從編一幅圖需要7天,到後來的2個小時,現如今編一幅圖平均只要15分鐘以內,這個速度令同行震驚。

  私人定制

  有人會説,“你們是專業做地圖的,天天做地圖,怎麼還説做不完呢?”

  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主任馮先光説,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説明:一是人們愛用“新鮮的”地圖,就是現實性要強。各種地物變化日新月異,這需要不斷進行基礎測繪,更新地理資訊。比如導航地圖,如果數據不準確,就可能産生誤導。特別是發生突發災害時,地震發生前後同一區域的地圖就完全不同。二是對地圖需求的多樣性。不同的用戶由於使用目的不同,所需要的地圖比例尺、要素內容也會不同,不可能“千人一面”。當前,隨著網際網路地圖的興起,人們對地圖的“新鮮度”和多樣性也有了更高要求。

  出圖速度快了,地圖做得漂亮了,這為趙勇團隊帶來不少業務。比如中國自貿區地圖,水利、礦産、國土資源大調查用圖等,還有為鐵路、民航等各行各業提供的專題地圖。

  統計顯示,2014年地圖需求量暴增,比上年增長了214%。隨著網際網路和測繪技術的發展,紙質地圖需求量在下降,地理資訊數據需求量在上升。

  説起這些年測繪地理資訊領域的變化,趙勇説,數據獲取的手段越來越多,包括衛星、可穿透雲層的雷達影像等。數據處理手段也從之前的手工繪圖,發展到現在的電腦自動化出圖。以前出一本圖集要2至3年,而汶川地震圖集只用了4個月。提供地圖服務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從紙質地圖到電子地圖,再到網際網路地圖,未來“私人定制”地圖將成為常態。

  趙勇正在謀劃更廣泛的服務方式,這也是他多年的測繪夢。一是他想做一個“淘圖網”,需要地圖的人就可以上這個網來“淘”。另外他想建一個“編圖製圖網”,讓每個人都成為製圖專家,享受測繪地理資訊服務“新常態”的成果。而眼下,這支特殊的“地圖服務小分隊”又在為即將到來的測繪援疆做著準備,希望能儘快將快速出圖系統送到新疆,服務新疆經濟建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