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郯城:讓農民在綠色海洋裏住“洋樓”

  • 發佈時間:2015-05-05 04:31:1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呂兵兵

  近日,在山東省郯城縣新村銀杏産業開發區穿梭,就像在一片銀杏林組成的綠色海洋裏暢遊,一座座二三層小洋樓點綴其間,若隱若現。

  新二村黨支部書記禚昌永説:“郯城銀杏名聲在外,這裡作為核心産區,因銀杏而美,因銀杏而富。咱農民只要會用手機,就能掙銀杏錢,一年三五萬很正常。”

  郯城縣委書記劉紀民坦陳:作為中國四大銀杏主産區之一,歷經30多年,郯城著力推進銀杏産品開發和市場升級,叫響了“郯城銀杏”品牌。目前郯城銀杏連片種植面積、定植數量、銀杏古樹數量冠絕全國,以銀杏為主的苗木基地面積達36.5萬畝,銀杏産業年産值逾20多億元。

  3000年老神樹訴説銀杏底蘊

  銀杏樹生長緩慢,四五十年的大樹,才能進入盛果期,所以又名“公孫樹”,內含“爺爺種樹,孫子得食”之意。

  每年11月上中旬,正是銀杏苗木交易高峰期,郯城也會在此時舉辦中國銀杏産業發展論壇暨中國(郯城)銀杏産品交易會。每到此時,新村開發區的銀杏苗木交易市場就會格外熱鬧。離交易市場不遠,有一座千年古剎廣福寺,一棵3000多年樹齡的銀杏老神樹就立於寺內。這棵老神樹,需要五個成年人張開雙臂才能合抱,恰是郯城銀杏發展歷史的見證。

  郯城“中華銀杏生態旅遊區”總面積9.9平方公里,有百年以上的大樹4.8萬棵,是我國目前保存面積最大的古銀杏群落。

  “郯城沒有辜負這些珍貴資源,近年來,我們以打造‘郯城銀杏’品牌為先導,著力延伸産業鏈條,做大做強銀杏産業,實現了銀杏主産區的‘村美民富’。”副縣長谷禮勇説。

  鏈條延伸放大銀杏産業富民效應

  在去年舉辦的郯城銀杏交易會現場,記者曾看到,除熱銷的銀杏苗木外,銀杏果、葉、盆景、木製品、保健品等琳瑯滿目。當時,售賣銀杏盆景的中鮑村72歲農民丁鳳啟特別牛氣:“咱做這行十來年啦,十里八鄉都知道。”

  谷禮勇介紹,銀杏全身是寶,白果與銀杏葉不需多説,通直的樹榦木材,亦是製作樂器、傢具的高級材料。近年來,郯城在做好銀杏苗木、銀杏果交易的基礎上,著力推進銀杏衍生産品開發,放大銀杏産業富民效應。

  目前,郯城各類銀杏加工企業已發展到65家,生産30多個系列、400多種加工産品,年加工産值超過3億元。

  品牌行銷讓銀杏農民多元發財

  禚昌永經營著一片面積300多畝的銀杏園林。“這兩年,受累于大形勢,銀杏這行當並不景氣,價格普遍跌到了3年前的一半。好在咱郯城銀杏市場大、牌子響,交易仍然很紅火。我這片林子,去年賣了100多萬元,純利潤有20多萬元。”

  縣林業局局長毛貴川介紹:“這幾年,郯城通過建設高標準種植基地、舉辦全國性節會、打造全國最大交易市場、搭建網路交易平臺等,讓郯城銀杏享譽全國。”

  2013年,郯城舉辦了全國第二十次銀杏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銀杏産品交易會,吸引國內1萬餘名客商參展,當日交易額4300多萬元;2014年的節會,設有8大展區300多個展位,展出銀杏産品500多種,實際交易額達1.3億元。

  依託郯城銀杏苗木花卉綜合交易市場,郯城苗木生産、經營業戶發展到2萬餘家,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大市場格局。

  銀杏旅遊火起來了。郯城中華銀杏生態旅遊景區,已被全國旅遊景區品質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重坊鎮籌建的全國最大中華銀杏品種園、樹聖碑林園,被確定為山東“逍遙遊”景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