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從無“慢牛”,只有“瘋牛”

  • 發佈時間:2015-05-05 00:37:30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段時間,股市有一個詞兒很時髦,那就是“慢牛”。好像只有“慢牛”,才符合管理層的胃口,才符合廣大股民的利益。

  然而,股市就是股市。不管管理層出了幾道調控“金牌”,也不管有多少股評家天天扯著嗓子提示風險,滬深股市好像決心衝破李大霄眼中的“地球頂”,欲上九月攬月。

  長期在A股市場摸爬滾打的股民都有這樣的感受:A股牛短熊長,而每次出現牛市幾乎總是“快牛”“瘋牛”,很少有“慢牛”。

  讓我們用事實説話吧。以滬指為例,1992年11月到1993年2月的那輪牛市,13周走完,從390點衝到峰值1558點;2006年至2007年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超級大牛市,兩年時間走完,從998點漲到6124點。2009年4萬億帶來的反彈牛市,9個月走完,從1664點漲到3478點。粗略統計一下,除了1994年下半年至2001年上半年這一輪牛市,勉強可稱作“慢牛”之外,其餘的牛市基本上都是快速淩厲的“瘋牛”行情。從時間上看均持續不長,長則近兩年,短則半年左右,但漲幅驚人。令人遺憾的是,“快牛”“瘋牛”之後,無一例外都是慢慢熊市,也就是股評家眼中的“調整”。

  探究A股屢屢形成“瘋牛”的原因,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股市,A股成立至今也才20多年,各種制度建設具有不完善性和多變性,就連基本的交易制度都沒有長期穩定化。此外,宏觀經濟政策也不穩定,忽松忽緊。就上市公司而言,A股值得長線投資的公司仍佔少數,很多公司業績“變臉”太快,一年營利,二年持平,三年虧損,讓搞價值投資的股民苦不堪言。就滬深股市的投資者結構來説,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仍是少數,散戶比例高,其特點就是追漲殺跌,羊群效應明顯。市場走好時立馬殺回市場,而在市場長期低迷時無人問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就是明顯的例子,當南北兩車的股價在4元一線長期整理時,散戶看都懶得看,如今漲到30多元,天天挂著漲停板追漲,是不是很滑稽,早幹嗎去了?

  國人嗜賭。炒股者,多數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恨不得買過股票之後,天天漲停。真正研究公司基本面,搞長線價值投資的人很少。這種浮躁的心態,表現在股市上就是買漲不買跌,換手率奇高。甚至連大多數機構投資者也長期熱衷於短線炒作、高拋低吸和概念題材帶來的短期暴利。特別是目前的杠桿牛市下,資金是有利息的,“快牛”“瘋牛”更符合資金逐利的本性,“慢牛”無非是管理層和股民一廂情願罷了。

  鄭州晚報記者 徐剛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