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評論:德國經濟發展不以犧牲歷史建築為代價

  • 發佈時間:2015-05-04 14: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洋  責任編輯:羅伯特

  走進不來梅“歐洲港”旁的理貨棚,木材、棉花、糧食等貨品早已不見蹤影,書桌後,綠植旁,白領們正開始一天的工作。

  在很多德國人眼中,舊貨棚、老倉庫等歷史文物不僅不難看,相反,在其中辦公還是件很愜意的事,一磚一瓦訴説的歷史就像爺爺講述當年的故事。

  不來梅這些老房子的故事還要從100多年前説起。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不來梅人在市中心附近修建了三座河港,發展港口經濟。然而,隨著戰爭的破壞、河道通航能力的下降,這些港口逐漸走向衰落。

  鋻於港口離城區不遠,不來梅政府決定在原有“越洋港”基礎上發展新城區,起名“越洋城”,但是見證港口歷史的麵粉廠、咖啡廠、倉庫、貨棚、煙草交易所將何去何從?

  到底是推倒重建,還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利用?經過政府、企業、文物保護機構等各方商議,不來梅最終選擇了後者。

  實踐證明,正是這些老建築後來成為新城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受文物保護的老建築不僅承載了歷史,對其進行修繕還可享受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歷史建築一下子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不來梅文物保護專家格奧爾格·斯卡萊基説,1999年開始,政府開始出售港口老建築,現在所有文物保護建築均已找到買家。

  投資人丹尼爾·霍爾農2006年底將一號理貨棚購入手中,並與城市規劃部門、文物保護部門合作,公開徵集改建方案。 2013年,貨棚一層被成功改造為餐廳和老爺車展覽中心,二層則建成辦公室和居住區。霍爾農説,目前所有辦公室均已出租,住宅則在2011年建造期間就已售罄。

  除了當年的理貨棚,不少其他歷史建築也因改建煥發出新的活力。

  始建於上世紀初的11號倉庫是一個長400米的4層龐大建築,總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經過改造,這裡已成功吸引藝術院校、博物館以及服務業企業入駐。自2003年起,超過500名藝術專業大學生在這裡學習、創作。2004年,港口博物館落戶11號倉庫,重點展示港口及城市的歷史變遷。

  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煙草交易所也不甘寂寞,部分改建成餐廳和影視基地。德國幾乎家喻戶曉的偵探系列劇《犯罪現場》就曾在這裡搭建的攝影棚拍攝。

  十多年時間,不來梅的“越洋城”已從荒涼的港口區發展為生機勃勃的新城區,老房子和新建築的“混搭”讓人們生活在新城區也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德國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辦事處主任奧利弗·卡爾瑙説,一個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知道自己從哪來,擁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寬容地面對外來文化。歷史文化是發展的根基,而作為歷史見證者的文物正是這根基的一部分。

  他介紹説,從工業化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到以經濟發展為重點的戰後重建,德國大量文物遭到破壞。直至上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意識到他們失去了多麼重要的東西,各聯邦州先後出臺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卡爾瑙説,希望其他國家不要重蹈德國的覆轍,實際上,文化遺産保護與經濟發展完全可以並行不悖,不來梅“越洋城”就是一例,只要相關各方提早著手討論,就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方式達成一致,其效果已經擺在面前:企業抓住商機,經濟得到發展,文物也得到保護。此外,舊房改造與推倒重建相比,不僅節約大量資金,還能為節能環保作出貢獻。(記者 郭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