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新城區發展困境
- 發佈時間:2015-01-13 00:32:1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全國各地新城區建設如火如荼、日新月異,已經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和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但是部分地區在新城區建設過程中,熱衷於比規模、拼速度、要形象,忽視了城市建設的內涵、規律和本質,造成大量的“空城”“睡城”“鬼城”和“死城”,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負資産”和沉重包袱。不過,筆者看到,邵自升所著的《新城區戰略與路徑》一書以全面準確的系統分析和詳實豐富的實例佐證,直面新城區建設難點問題,超前謀劃分析,為解決難題、擺脫困境提供了有效地破解之道和可資借鑒的發展路徑。
把以人為本作為新城區建設的核心要素。人是城市的主人,是新城區開發建設者和最終受益者。該書指出,新城區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不斷滿足市民對生産生活的各項需求,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要堅持民生優先,體現幸福導向,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新城區建設中,通過綜合考慮人口規模、結構、生活水準、群眾需求等因素,統籌城鄉公共配套設施規劃建設,大力實施公共服務配套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使城市對投資者、務工者有吸引力、凝聚力,吸引來人、留得住人、讓人舒心安心。同時作者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和文化傳承理念融入在新城區建設過程中,並詳細介紹了國內新城區建設的新型案例和先進經驗。
把産業發展作為新城區建設的載體支撐。沒有産業支撐的城市,是沒有活力和生機的城市。
該書作者認為,城市生産、生活兩大核心功能要有機結合,以産興城,以城促産,實現“産城一體化”發展,激發新城區建設的新活力、新動力。書中指出:要注意合理部署産業發展與民生建設開發時序,按照基礎設施優先、産業項目為重的原則,組織建設,做好點區域的基礎設施工程與民生配套結合工作。初期要優先開發對宏觀和整體有促進和推動作用的“引爆點”“增長極”,集中力量開發重點項目,建設核心地段。擴張期要沿著固有依託,軸向向外擴散或圈層式發展。成熟期要完善配套設施,推動各個功能區的平衡發展,從而全面提升新城區建設的水準和品位。
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城區建設的基礎條件。城市建設水準,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任何地方的經濟起飛,都是從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始的。新城區建設需要統籌推進路網、水網、氣網、供熱、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建設,不斷增強新城區的綜合承載能力。作者在介紹規劃設計篇第一章規劃設計原則中,以英國第一代新城和北京最初的衛星城為例,説明新城區建設要考慮綜合配套問題,要安排商業、服務業項目安排人員就業,提升新城區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開發建設篇中,作者以香港建設開發九龍地區為例,通過介紹其集約開發,滾動推動的開發建設模式,提出新城區建設;要注重實施集約開發,緊湊建設,要通過在重點區域、重點地塊密集投資、集中建設,最終形成良好的集聚效益、規模效益和整體效益。
把管理體製作為新城區建設的有效保障。“三分建、七分管”。新城區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強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高效完善的運作機制,切實提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水準。如在規劃設計篇中,作者首先言明規劃是政治,規劃是政府調控發展與建設的重要手段,並立足實際,詳細論述了新城區管理體制、基本政策。在體制管理篇中,作者就綜合管理體制和城市管理體製作了詳細論述,並提出要注意統分結合、剛柔相濟,實行統一的規劃管理體制。明確體制即授權,要適當下放權力,實行屬地管理,分級管理,專業承包服務,切實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為市民打造整潔有序、高效順暢、舒適宜居的生産生活環境。
(作者供職于中共德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