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網際網路+”和文化消費機會 文交所雙向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5-04 08:04:1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起到落,如今的文交所,一方面大眾將其簡單看成“藝術品證券化”的代名詞,另一方面,因回歸傳統業務又被質疑為失去文交所該有的金融屬性,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裏,文交所的觀望之勢已然太久。
上周,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國版中心”)率先三箭齊發,不僅要抓住文化消費的産業機遇,還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新梳理文交所組織結構、産品研發思路及日常運營體系,與網際網路企業展開互動,基於“網際網路+”完成角色蛻變。
將投資者轉為消費者
還在前期推廣行銷階段的藝術家公盤,以交易平臺為核心,以藝術家為主體單位,公開所有交易數據,建立全新民主定價體系。這種藝術家運營和藝術品交易的全新模式,無疑走的是投資先於收藏的“增量市場”。
從4月22日開盤至今,藝術家公盤仍處於初期推廣階段,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藝術家公盤負責人羅嘉元告訴記者:“目前已有幾百個的會員註冊量,産品按我們核算的年化率應該有40%了。”
在正規交易還未推出的現階段,藝術家公盤主要呈現一種合購交易的模式,比如一張定價55萬元的作品,將30萬拿出來供投資人“合購”,每人限購2000元,一段時間後將作品賣出,賺的錢投資人分紅。“我們有雙層保障,投資人一起合購30萬,剩下的25萬專營機構自己拿著,如果虧損先虧損自己的25萬,另外,還有專營機構自己回購作品作為保底。”羅嘉元稱,“目前屬於市場推廣階段,我們還發紅包,主要是體驗性質的,想讓更多人認識公盤,參與進來。”
幾乎同時,國版中心還推出了戰馬券和個人版權銀行。舞臺劇《戰馬》以“戰馬券”的形式首次在“京東眾籌”開展眾籌,也是一種全新的文化消費模式。具體來説,“戰馬券”是一種標準的通用消費券,以人民幣1元/券的初始價格發售,消費者可以通過購買“戰馬券”兌換舞臺劇《戰馬》中文版演出門票,以及戰馬專屬定制産品、戰馬觀演相關服務。同時,消費者持有“戰馬券”還可以在國版中心的消費券交易兌換平臺上實現公開轉讓交易,獲取收益。
戰馬券的出現主要是針對戲劇演出商與大眾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缺乏良好定價機制,以及除了門票外其他收入甚少等問題。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殷秩松告訴記者:“過去戲劇産業受眾很小,除了門票外很難接觸到贊助和其他衍生消費,”戰馬券將消費權益、內容體驗、衍生産品等大眾文化娛樂消費權益集合在一起,轉化成一種標準化的文化消費權益憑證,“這就擴大了演出項目的收益來源,提升了演出的經濟價值。”殷秩松説。
此外,個人版權銀行則以“創作客”為名,基於微信的公眾機制,面向廣大的個人用戶群體,提供從作品管理到版權管理,再到授權交易的一整套完善的服務體系。個人創作者可以將個人原創內容“投放”到版權銀行進行對外發佈,使用人則通過掃描創作者的個人版權銀行LOGO二維碼,進入其版權銀行,線上一鍵式獲得原創內容的合法使用授權。目前,僅支付1元錢便可獲得創作者的正版授權。
殷秩松告訴記者:“國版的邏輯是微利版權,微利狀態反而能讓你賺到錢。個人版權銀行的建立符合産業需求,且市場幾近空白。”
不難看出,無論是針對藝術品私下交易市場贗品橫行、定價不準、流動性不高而推出的藝術家公盤,還是針對演出商和大眾之間缺乏常態聯繫而推出的戰馬券,或者是微利版權交易,國版中心的三箭齊發都直指文化消費,其實這也是當下的文交所的一種轉型——將投資者轉變成消費者。
抓住“網際網路+”的時代機會
與行業交易所不同的是,文化類的交易所面向的是大眾,怎麼與大眾進行互動,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給文交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機。
“不擁抱網際網路很難與大眾息息相關,”殷秩松稱,“‘網際網路+’不等於單純的把業務做在網際網路上,而是文交所從內到外根本性的轉變。國版今年在做的就是文化交易網際網路,我沒辦法形容它是什麼,它不是電商卻像電商,表面上看不是交易所,骨子裏絕對是交易所。過去我們提出‘交易所+電商’,現在不加了,是融合了。”
在藝術家公盤方面,一般的交易所都是銀行做第三方存管,投資者開戶需要跑銀行,線上交易也需要下載客戶端。而羅嘉元介紹,藝術家公盤的交易目前都是線上完成,“和淘寶一樣,我們有個很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保證資金安全,完全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另外,我們的網際網路端在兩、三個月後會推出更多模式,包括通過移動終端來交易,還有一些交易所和電商的模式,總之現在看到的只是公盤的冰山一角。”
戰馬券也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易的。消費者在國版中心的消費券交易平臺上以標準價格認購戰馬券,用戰馬券兌換演出門票、購買衍生品、兌換體驗服務等。而此次將戰馬券的發售放到京東眾籌的平臺上,是國版中心希望向網際網路企業“借勢”,“之所以選擇與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合作,主要考慮到網際網路強大的社群功能,能夠快速、精準地聚集人群,並使之凝固下來成為忠誠度較高的用戶。”殷秩松説。
本就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個人版權銀行,出發點便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快速授權,創作者個人通過導入其在新浪微網志、騰訊微網志、百度雲存儲、優酷馬鈴薯等平臺上的原創內容,進行授權交易。
“內做交易所的網際網路改造,外跟網際網路門戶網站互動,”殷秩松告訴記者,這種‘網際網路+’下文交所的改變都是為了讓更廣泛的人群接觸並參與進來。其實,過去文交所傳統的拉會員方式雖然無可厚非,但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未免顯得有些落後,如何將網際網路的流量導成交易所的會員,正是當下文交所要積極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