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夜成名的背後(中國品牌中國故事)

  • 發佈時間:2015-05-04 03:5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楊 彥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一夜成名的背後(中國品牌 中國故事)

  大疆的成名仿佛是一夜之間。這家一年多前還寂寂無聞的研發、製造民用小型無人機的公司,2014年間卻聲名鵲起:其不同系列産品先後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全球最具代表性機器人”之一;美國《時代週刊》評為 “十大科技産品”;《紐約時報》評為“2014年傑出高科技産品”……

  這家公司佔據了全球民用小型無人機約七成的市場份額,主要市場集中在歐美國家。過去兩年,大疆的員工從300人猛增至3500人(其中研發人員1000人),為此,公司總部去年搬到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創維半導體設計大廈,租用了其中的12層樓面。

  面對紛至遝來的媒體和“主動送到府”的各種榮譽,大疆人坦言“感覺很突然”。那麼,大疆憑什麼而成名?

  一個專注于産品的公司

  翻開大疆公司的發展歷程可見,除了頭三年的埋頭研發外,自2009年起,大疆每年都有新産品問世。特別是2012年,推出到手即飛的世界首款航拍一體機“大疆精靈Phantom 1”,將之前局限于航模愛好者的專業市場推廣至大眾消費市場,將單純的飛行體驗拓展至航拍體驗後,大獲成功。

  大疆並未就此止步,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們始終以用戶的體驗反饋為依據,不斷實現産品的升級換代:2012年的第一代“大疆精靈”,支援懸挂微型相機,達到航拍功用,失控情況下可實現自主返航;2013年的第二代“大疆精靈”則配備了高性能相機,除可拍攝高清照片外,還能實現錄影,並實時回傳,內嵌的GPS自動導航系統,可以準確鎖定高度和位置,穩定懸停;到2015年,第三代“大疆精靈”推出時,其高清數字圖像傳輸系統可實現2公里內的圖像傳輸,內置的視覺和超聲波感測器可讓飛行器在無GPS環境中實現精確定位懸停和平穩飛行……

  “如果要分析大疆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它始終專注于産品的態度。”大疆公司副總裁邵建夥説,“大疆完全是依靠其産品本身的創新,贏得了國內外用戶的認可。”

  去年入職的員工劉益恒發現,公司裏的員工,在對産品品質的追求上都有些“偏執”。“哪怕是攝像頭的形狀、顏色,或是飛行器一個很小的性能,團隊都特別執著。”劉益恒笑説,“也許只有這樣的一群‘偏執狂’,才能生産出這樣的産品吧!”

  作為對“專注于産品”另一角度的注解,邵建夥舉例説,因為大疆的“成名”,這兩年,不斷有投資人與大疆接觸。“有幾家上市公司,找到我們説,只要大疆同意合作,就給大疆提供成本價的原材料。但是我們沒有答應,為什麼?” 邵建夥解釋道:他們無非看中大疆的名聲,希望通過發佈與大疆合作成功的消息,達到股價飆升的目的。“持著這樣的目的,他們能用心做好産品嗎?”邵建夥説,“我們要得到高品質的原材料,就應該讓對方獲得適當利潤,讓他們根據我們的需求,不斷改進他們的産品。”

  一個追求極致的創始人

  大疆創立於2006年,彼時,公司創始人汪滔還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在讀研究生。

  “汪滔個人對創造力的無限追求,是大疆‘從創新走向新的創新’的起點。”在港科大學習期間,汪滔參加了兩屆“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在第二屆比賽中,他和隊友獲得了香港地區第一名、亞太地區第三名的好成績。“兩屆比賽,讓他學習並懂得了競爭與合作,這對他的思想成熟和後來的創業積累産生了較大影響。”與汪滔相識已久的邵建夥這樣認為。

  2005年,汪滔説服老師,把直升機自主懸停技術作為自己的本科畢業設計課題。畢業演示時,飛機摔了下來,課題得了一個很差的分數。汪滔不服氣,幾個月沒去學校,一個人呆在深圳,沒日沒夜地幹,終於在2006年1月做出第一台樣品。他試著把産品放到航模愛好者論壇上賣,竟然接到了訂單。

  2006年,汪滔繼續在港科大攻讀研究生,與此同時,在導師支援下,他和當年一起做畢業課題的兩位同學正式創立大疆,研發生産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公司最初只有五六個人,在深圳一間80平方米的民宅裏辦公。“那幾年比較艱難,因為招不到優秀的人。”邵建夥説,“人來了,門一開,基本上掉頭就走。也難怪,人家都是有能力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幹嗎來你一個看起來就是個‘作坊’的小企業?”

  儘管如此,那會兒因為能夠採用自主懸停技術的産品實在稀缺,錢很好賺,“一個單品就能賣到20萬”。可是,汪滔卻説,“這不符合我的方向。”在他看來,價格過高意味著市場有限, 而他“想讓更多人用上好産品”。

  於是,年輕的大疆在利潤率最高的時候開始了主動轉型,把價格降下來。在2015年年初的公司年會上,汪滔創造了一個非常“拗口”的“大疆精神”——“激極盡志,求真品誠”,意為大疆人應該繼續充滿激情地去追求極致和實現志向,不被外部虛像干擾誘惑,真誠而踏實地做好事業。

  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

  “要讓‘工科男’得到應有的成就感和榮譽感!”邵建夥説。

  許是創業初期的“蝸居”,給汪滔留下了很不好的記憶,使他日後十分看重公司的形象。“大疆必須有好的環境,要讓優秀人才一來到公司,就‘難以自拔’,喜歡我們。”他説。

  除了讓人羨慕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外,大疆更為員工提供寬鬆的內部創業環境,成可獲利,敗也不怕。吸引武漢大學中文系女生余思月到大疆工作的原因,則是公司追求純粹的理念和濃厚的人文情懷。“這裡沒有上下級,都是年輕人,充滿了朝氣與活力。每一個好的點子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在別處感受不到的價值。”余思月説。“在一個科技公司裏,有詩,有藝術,對創新更有推動力。”讓我們都沒想到的是,副總裁邵建夥竟然是學美術出身。

  “無人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在應用領域的創新,而不是價格上的競爭。”正是基於這種想法,2014年11月,大疆推出了SDK軟體開發套件,即把大疆已有的核心技術集中在SDK上,向後來的開發者開放,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應用開發,拓展航拍應用領域。比如,瑞士一家專門做地圖測繪的公司,通過接入大疆開放的SDK,用無人機在一個區域上空飛一圈就能完成對此區域的3D地圖重建。

  行業合作之外,大疆從去年起,開始舉辦面向全球高校和創客群體的SDK開發者大賽。首屆比賽中,一個學生團隊就開發出了一款利用無人機進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取證的應用。

  “年輕人無拘無束的想像力最可貴!”大疆發起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邵建夥希望,這些人中能有人成為大疆創新的後備力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