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節氮又高産?
- 發佈時間:2015-05-04 02:34:49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都説化肥用得少,還能實現高産。那麼,怎麼節氮、如何推廣等一系列問題便隨之而來。多年來致力於水稻節氮降污栽培技術研究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國輝,對此是這樣解釋的——
怎麼節氮?
從2002年起,馬國輝帶領課題組在湖南瀏陽、醴陵等10多個縣市開始嘗試水稻節氮高産栽培,通過對比試驗研究和大面積示範,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一技術的核心主要從基因挖潛、應用先進的施肥技術和技術物化提高氮肥利用率3個方面展開。
“基因挖潛”主要是選育水稻品種時,將以産量、氮肥農學生産效率和生態適應性作為多向選擇的目標,從而篩選出産量高、生態適應性較廣而氮肥農學生産效率較高、或耐低氮能力較強的優良品種。
在“先進的施肥技術”方面,主要採用不同的施肥技術,如實時實地氮肥管理技術、節氮栽培技術,能較大幅度提高氮肥利用率。
“技術物化”是將諸如平衡施肥技術、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技術以物化産品的形式出現,將技術融于産品中,如緩控釋肥、高效複合肥是今後節氮高産栽培技術的重要基礎。
如何推廣?
“建立雜交水稻高産高效産業技術聯盟迫在眉睫,通過共建平臺,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創收、農民增效,實現水稻産業的可持續發展。”馬國輝説,“現在我們已經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廣東等地展開了推廣工作,但目前在技術推廣上還面臨農民科學素質偏低、專家不重視品種培育、中試階段被忽視等問題。”
馬國輝表示,氮肥施用過多,會增加蛋白質含量,雖然我國現有品質標準沒有強行規定蛋白質含量多少,但蛋白質含量高了肯定口感差。通過節氮栽培技術,降低氮肥使用量,有利於提高稻米品質,也有利於糧食貯藏。對此,馬國輝建議,從一個作物、幾個品種開始著手,構建産業聯盟,利用這樣一個體制,讓成果服務於生産、服務於企業,使農民受益。陳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