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遼寧水稻工廠化育苗技術日趨成熟

  • 發佈時間:2015-04-20 03: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于險峰

  從4月初開始,遼寧省自北向南水稻育苗漸次展開。如今水稻種植戶在家育苗的越來越少,傳統的水稻育苗逐漸被工廠化育苗取代。4月10日,在鐵嶺縣新臺子鎮西三家子村記者看到,鐵嶺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育秧大棚已經建好,一盤盤裝好稻種的托盤從全自動水稻育秧機流出後被工人運送到大棚裏。

  水稻工廠化育苗勢在必行

  水稻工廠化育苗技術是採用現代農業設施技術手段,通過統一曬種、浸種、消毒、催芽,統一配製營養土,統一施肥、控水、控溫以及統一防治病蟲草害等綜合技術措施培育壯秧,與常規育苗相比具有節水、省種、省時,增産、增效等特點,還有效規避了春季低溫、陰雨等災害性天氣對水稻育苗影響,降低了水稻育苗自然風險,提高了水稻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育苗水準,為水田向種植大戶流轉、實行集約化種植提供了保障。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稻機械化種植是現代稻作技術發展的方向。東北水稻由於田塊較大,每人平均土地面積較多,適於水稻機械化生産。從水稻育苗方式看,傳統的育苗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水稻生産機械化發展的需要。無論從育苗品質或數量上都不能滿足水稻機械化生産的需要。在栽培管理方式上依然是比較粗放的種植方式,因此産量不高,受不同年份氣候的影響比較大。隨著農村勞動力的減少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育苗成本不斷增加。傳統農戶育苗方式秧苗商品率低,規模小,已不能適合現代水稻生産發展的需要。

  水稻育秧是水稻全程機械化的重要環節、其品質優劣直接影響插秧後的秧苗長勢、抗病能力及産量。遼寧省政府安排水稻大棚育苗專項扶持資金,加快了遼寧省水稻工廠化育苗進程。

  推廣水稻工廠化育苗整合技術2013年,遼寧省財政廳下達中央財政推廣項目“水稻工廠化育苗整合技術推廣”。該項目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協調管理,由遼寧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環境資源研究所和水稻所牽頭,組織瀋陽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鐵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等4個研究單位、5個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6家農民合作社的30余名科技人員組成的項目協作組共同參加實施。

  鐵嶺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示範基地合作社理事長聶明告訴記者:“在省農科院技術專家的指導下,育苗用的是專用營養土,大棚裏裝上水稻苗期環境遠端監測技術,現在用手機就可以監測育苗情況。水稻育苗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自動化,秧苗長勢茁壯,插秧時間要較人工育苗提前10天。今年我們合作社建了76棟育秧大棚,能夠滿足18000多畝的插秧需求。”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項目組在瀋陽、鐵嶺、盤錦、東港四大稻區建立項目核心區和示範區,累計落實標準化工廠化育苗大棚4000棟,育苗面積達到270萬平方米,落實水稻高産栽培技術核心區9000畝,輻射區60萬畝,共增收節支9300萬元。有效地扶植了2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推廣了10余個適宜遼寧省不同生態區的水稻新品種和10項整合技術。

  遼寧省農科院水稻所研究員李躍東向記者介紹説,整合技術將電子技術引入溫室大棚中,通過在大棚中安裝監控設備,用戶可遠端監控大棚內的溫濕度,有助於及時了解並查看水稻秧苗的生長狀況,降低管理成本。今年,繼續在鐵嶺縣、大洼縣、東港市、瀋陽市蘇家屯區推廣水稻苗期環境遠端監測技術。在每個育苗基地10個溫室大棚安裝遠端溫濕度監測系統,可連續監測水稻苗期環境溫濕度,根據監測數據變化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調節棚內溫濕度,進而防止高溫和低溫危害的發生。

  加快遼寧水稻全程機械化進程

  項目組有關專家共舉行各級技術培訓班58次,培訓農民14420人次,發放《水稻工廠化育苗技術挂圖》、《水稻工廠化育苗技術規程》等40000余冊(張)。

  大洼縣東風鎮是盤錦大米的重要産區之一,盤錦六合園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增加了20棟育秧大棚,用以滿足周邊百姓用苗的需求。合作社理事長付健説:“去年省農科院在這試驗的遼星新品種表現很好,周邊很多百姓今年要從我這要苗。這幾天農科院的專家還要到這做育苗技術現場指導。”

  開原市宏大農機專業合作社自2009年就開始進行水稻工廠化育苗,合作社理事姜洪大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們不斷擴大規模,今年又新購了兩台全自動水稻育秧機,育秧大棚已經擴大到150棟。”

  三年來,通過項目實施,遼寧省水稻工廠化育苗技術應用面積由實施前的不足30%,提高到60~70%,個別地區達到80%以上。該項技術的推廣,對於提升遼寧省水稻工廠化育苗水準,加快全省水稻全程機械化進程,進一步提高水稻産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