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撂荒的土地長出"金子"——一位農村微型企業主的互利經濟學

  • 發佈時間:2015-05-03 18:56: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走基層 聽民聲)撂荒的土地長出“金子”——一位農村微型企業主的互利經濟學

  新華網重慶5月3日電(記者韓振)羅迎萍是重慶涪陵區龍潭鎮義和村1名孩子的母親,也是1位微型企業主。在村民的眼裏,她更是1位神奇的人:她在自己的微企農業園內巧用“互利經濟學”,讓撂荒的土地長出“金子”來。

  義和村是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距離涪陵城區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幾年前,這裡的村民都靠外出務工掙錢,村裏過半土地撂荒。如今隨著重慶小微型扶持政策的出臺,大量農民工返鄉創立企業。

  “我是2011年返鄉,在政府補助2.4萬元的情況下創業。”中學文化的羅迎萍説,她回到村裏流轉了170畝撂荒的土地,搞起特色農業園,裏面種果樹、花卉,還在魚塘種了蓮藕、養了泥鰍。從農民工成功轉型為小微企業主,羅迎萍的最神奇之處不是她熟練掌握專業的養殖種植技術,而是善於運用“互利經濟學”。

  “什麼是互利經濟學?”面對記者的疑問,她將記者帶到自己的20多畝葡萄地裏,指著一群正在吃草的鵝説:“葡萄藤下有很大的空間,我利用起來喂了300多只鵝。鵝除去地上的青草,糞便也給土地提供了肥料。1畝葡萄每年收入2萬元,1隻鵝能賣300元。”

  “不僅是種葡萄,農業園裏的所有種植養殖基本上都運用了互利互惠的理念,將不同的産品搭配在一起種植養殖。”羅迎萍説著,帶記者來到一方30余畝地的池塘邊。池塘裏,荷花開得正盛。

  “池塘裏不僅種了蓮藕,還放養了泥鰍。”羅迎萍説,蓮藕給泥鰍提供了所需要的食物,泥鰍給蓮藕提供了必需的養料,還讓池塘淤泥更加疏鬆,更加利於蓮藕生長。搭配種出來的藕和養出來的泥鰍品質好,價格高,從來不愁銷路。1畝池塘可以産藕7000斤,産泥鰍800斤,加起來收入2萬元-3萬元。

  池塘的旁邊,有一個佔地10畝的塑膠大棚,裏面種植的櫻桃正值成熟,一個個粉紅色的櫻桃挂在枝上,猶如一個個晶瑩剔透的瑪瑙。羅迎萍隨手摘1顆讓記者嘗嘗,很甜。

  “我種的櫻桃不打藥,也不施肥,摘下來就能吃,味道也更好。”羅迎萍説。這讓記者很納悶,不施肥如何能保證土地的肥力,讓果樹結出又大又甜的櫻桃吹郊欽吆芤晌剩羅迎萍笑著指了指大棚裏的一堆廢棄的菌種。

  “村裏有一家蘑菇廠廢棄的菌種無法處置,我就用車免費拉回來,打碎之後作為肥料施在土裏,既給土地增加肥力,又保證土質的鬆軟,非常利於果樹生長。”羅迎萍説,她種出的櫻桃從不摘下來賣,全是別人過來摘,1斤櫻桃價格20元,1畝櫻桃收入3萬元-4萬元。

  “我以前也只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想到瓜和豆原來是可以套種的,這些互利互惠的知識我都是在網上學的。”羅迎萍説著,拿出一款智慧手機,並翻出微信讓記者看:“我正在農業園裏安裝攝像頭,以後人們在網上可以全程看到種植養殖過程,這樣有利於産品的網路銷售。”

  記者在義和村採訪了解到,2010年,在重慶最高可補助5萬元創業扶持資金的激勵下,全村41個村民像羅迎萍一樣創立了小微企業,他們流轉了村裏8000畝土地種植蔬菜、果樹等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以前土地很多無人耕種,現在都長出‘金子’來了。2010年,村民每人平均收入不到4000元,去年達到8300元,有200多個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義和村村委會主任王樹明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