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使號”將“撞星取義”

  • 發佈時間:2015-05-01 02:29: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離開地球十載多,水星探測器“信使號” (MESSENGER)即將撞擊火星。“信使號”即將耗盡燃料,于4月30日(美國時間)驟降到水星表面,雖然會離開地球觀察者的視野,但科學家會與其保持聯繫,不斷收集相關數據,尤其是研究撞擊出來的“坑洞”所帶來的新資訊、新意義,以此加深對水星等天體的認識。

  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顆,也是距離太陽最近(僅5790萬公里)的一顆。不同於其他已被研究和拍照的行星,人類對水星的了解到目前為止仍是知之甚少。

  1974年3月到1975年3月之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的“水手10號”探測器已經對水星進行了三次“飛越”探測,但它不得不等了30年,才于2008年1月迎來了“信使號”的造訪。

  “節能”模範

  “信使號”探測器于2004年8月3日升空,重量507.9千克,1.42米高,1.85米寬,1.27米長,由兩個砷化鎵太陽能帆板和一塊鎳氫電池提供動力。它攜帶了一系列科學儀器來繪製水星表面地圖、磁場,探測大氣中的氣體、地殼中的各種元素。

  “信使號”發射後,曾于2005年飛越過一次地球,于2006年和2007年兩次飛越金星,在2008年和2009年三次飛越水星。儘管增加了飛行的時間和距離,這種多次飛越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所需燃料。但是水星的大氣太稀薄了,在地球引力的協助下,金星和水星提供了必要的減速,讓它能夠在進入水星橢圓軌道的時候再開啟火箭引擎。

  據説,這種進入軌道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燃料的消耗,並允許探測器在穿越太陽和水星之後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冷卻下來。此外,它還能在不同距離測量太陽風的影響以及水星的磁場,同樣還能捕獲水星表面和外逸層的特寫影像。

  在飛行了79億公里後,“信使號”于2011年3月18日進入水星軌道,同年3月24日,科學儀器開始工作,3月29日第一張從軌道上空拍攝的水星圖像傳回地球。

   “發現”之旅

  “信使號”在2008年和2009年飛越水星時,確認了先前“水手10號”的判斷——水星內部有一個磁場,且磁場如同一個大的磁棒,與水星自轉軸呈5度傾角。

  “信使號”在2008年初次飛越時還有一個意外發現,在水星稀薄的大氣層裏竟然蘊含著大量的水。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發現了水星表面過去火山活躍的證據。

  2012年11月,NASA宣佈在水星極地同時發現了水冰和含碳焦油狀有機化合物分子的證據,在這些地區,最深的火山口內部溫度通常能達到零下200攝氏度。這一證據表明,水星像地球一樣,在太陽系形成初期,也被富含水的彗星和礦物豐富的小行星撞擊過。

  能者多“勞”

  最初的任務持續了一年,接下來“信使號”又被“指派”觀察和預測2012年太陽極大期。太陽極大期是太陽11年活動週期中,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數量呈現最高值的時候。這些太陽活動的主要指標,“信使號”首當其衝能夠獲得有關太陽活動增加所帶來的影響的資訊。

  2013年11月,“信使號”又成為幾個用來觀察並拍攝彗星2P/恩克和彗星C/2012 S1的探測器之一。

  另一項拓展任務原計劃持續到今年3月,具體是對盛滿冰塊的撞擊坑和水星北極的地貌拍攝特寫照片。

  目前,我們已經從“信使號”拍攝的成千上萬張圖像中獲得了水星的高解析度圖像,但對它仍知之甚少。

  撞星取義

  在完成將近11年的任務後,“信使號”小型探測器即將撞擊水星表面,即使在那一瞬間,相關數據也會被收集起來,被探測器撞擊出來的“坑洞”也會提供新的資訊。NASA的科學家將會持續蒐集數據,直到“信使號”最終“屈服”于水星的引力,不能工作為止。

  另一方面, 歐空局計劃于2017年1月27日發射另一個水星探測器“貝皮·科倫布”。這是歐空局與日本航空航太局(JAXA)的聯合項目,它將於2024年1月進入水星軌道,由水星傳輸模組(MTM)攜帶著兩個單獨的軌道器,一個是由歐空局運作的水星軌道器(MPO);另一個是日空局設計的水星磁層軌道器(MMO)。它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觀察由“信使號”撞擊出的類似火山口的“坑洞”。科學家會檢查這個新鮮的坑洞以確認空間風化過程的影響,特別是輻射和微小隕石撞擊後的侵蝕效果。

  (科技日報北京4月30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