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警惕披著超高收益“外衣”的非法集資

  • 發佈時間:2015-04-30 10:29:22  來源:拉薩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商業鬧市區,你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理財公司:他們開在高檔寫字樓裏,具有工商登記的合法身份,名稱和業務與金融密切相關,許諾無風險高回報……但請投資者們務必擦亮雙眼,這些公司很可能打著“理財”的幌子幹著非法集資的勾當,不知不覺中把你拖入“陷阱”。

  去年非法集資案涉案金額逾千億元近年來,非法集資現象屢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張景利表示,2014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非法集資案件8700余起、涉案金額逾千億元。全國案均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為近年來最高。

  前幾年,一些以“託管造林”為旗號的非法集資大案對投資者有所警醒。但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等新手段的發展,一些非法集資的騙術也在不斷“改進”,讓人防不勝防。

  “以前集資詐騙案件,大都是‘熟人介紹熟人’的方式拓展詐騙圈,但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非法集資案件開始向不特定人群擴散,跨不同區域且被害人數成百上千乃至上萬的大要案頻繁出現。”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長羅國良説。

  “乘著居民投資熱和‘網際網路+’的東風,不少騙子公司以投資理財、P2P為名行集資詐騙之實,開展大量不規範的借貸、集資業務。”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説。

  據統計,2014年全國新發投資理財類案件1267起,同比上升616,涉案金額547.93億元,同比上升451 。而2014年P2P網路借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發案數、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分別是2013年全年的11倍、16倍和39倍。

  不少非法集資披著極具迷惑性的“外衣”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楊玉柱表示,現在各類投資公司、理財公司不斷出現,此類機構多設在商業鬧市區,多選擇高檔寫字樓等,門面豪華,一般有工商登記的合法身份,其名稱和業務與金融密切相關,普遍存在超範圍經營、虛假宣傳、違法違規發售理財産品等情況,對老百姓有很大的欺騙性。

  而這只是非法集資極具迷惑性的“外衣”之一,現在不少騙子公司的投資項目已經由傳統的種植、養殖行業發展到房地産、礦産能源、高新技術開發、股權投資等內容。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託理財名義,故意混淆投資理財概念,利用電子黃金、創業投資等新名詞,迷惑社會公眾。有的以發展農村連鎖超市為名,採用召開“招商會”“推介會”等方式,以高息進行“借款”,還有的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等為名,以高利誘導加盟投資。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愛君表示,按照現有法律規定,基本都能對這些非法集資活動依法進行追究。

  但目前通過網路等新手段,違法成本下降,不法分子對於法律法規沒有敬畏之心,漠視已有法律。“另外,猖獗的非法集資活動與投資者的法律教育不足,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不夠也有較大關係。”面對“騙術”擦亮雙眼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騙子的“騙術”再高明也不過那幾招,其實細細梳理就能發現端倪,警惕這些問題就可以避免上當受騙。

  首先,要警惕那些承諾高額回報的公司。騙子往往會編造許諾遠高於正規投資回報的利息分紅。為騙取更多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後,因資金鏈無法維繫,使集資參與者遭受經濟損失。

  其次,騙子往往虛構或誇大投資項目,打著響應國家産業政策、支援新農村建設、實踐“經濟學理論”等旗號,經營項目也都是“高”精”尖”項目,項目的投資規模大、盈利前景高。

  此外,騙子還經常以虛假宣傳造勢,騙取社會公眾信任。

  騙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不惜聘請明星代言、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網站、部落格、論壇等網路平臺和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資訊,誘惑社會公眾投資。

  在這裡提醒廣大投資者,投資理財時首先要認真查看公司的營業執照和其他許可證明材料,了解公司的合法經營範圍,查看他們是否有幫你投資的能力。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投資者莫要貪圖高回報,樹立風險意識。

  (據新華社)山東濟南法院幹警向群眾發放警惕非法集資的宣傳單。資料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