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搭平臺補市場缺口 年銷售額數千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4-30 09:32:39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福州晚報記者 謝充靈 文/攝

  核心提示:“創業並不複雜,只要從身邊的新需求中挖掘,可能就有大的機會。”37歲的劉棟松一見到福州晚報記者便説,他從19歲開始創業,從事傳統食品銷售,15年後,從迅速發展的旅遊業和消費者對特色農産品的需求中發現了新商機,果斷轉型,賣起福建各地的特色農産品。為了挖掘更多仍“隱藏”在民間的特色農産品,他驅車近兩萬公里,跑遍全省五十多個縣(市)。如今轉型僅3年,他的特色農産品銷售一年就達到數千萬元。

  所在企業倒閉19歲借錢開啟創業路

  在19歲畢業那年,性格外向的劉棟松選擇了在廈門一家港資企業做麥片産品銷售。他進入了該企業的福州代理公司,在福州超市、商場推廣銷售麥片。他説,當時麥片還比較受歡迎,推廣起來不是太困難。半年後,剛摸清門路,出乎他意料的是,所在的福州代理公司就倒閉了。在這個時候退出,他於心不甘。

  劉棟松説,那時可以説正是處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他想到了自己幹。於是在公司清算收尾時,他找到廈門公司的香港老闆,提出由自己代理公司在福州的業務。一聽一個19歲的小夥要做自己公司的區域代理,香港老闆覺得很不可思議,對他直言:“你一沒錢二沒經驗,憑什麼做公司的代理?”面對老闆的質疑,他説:“我沒錢可以借,經驗方面也有老業務員做合夥人。”看到他這麼有幹勁,香港老闆最終同意了。隨後劉棟松便成立了自己的食品貿易公司。

  “我只有5000元,父母都是老師,不可能給太多的支援,只能向自己的玩伴借。”劉棟松説,為了開公司,他召集了比較要好的幾個朋友開會,首先給他們分析了市場的發展前景,以此説明自己有能力還他們的錢,其次用3分利的回報誘導他們。好説歹説之下,幾個小夥伴最終給他籌集了1萬元。

  市場巨變下十幾年艱辛賺取第一桶金

  雖然有一腔熱情,但實際的企業經營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容易。按他原先的想法,除了麥片,加入一些麵包、果凍等大眾比較容易接受的産品,産品線就比較齊全了,而且從銷售上看,接手代理業務,原來的渠道都還在,只要稍加維持並進一步拓展就可以,所以做起來應該是比較順手。但天有不測風雲,迎接他的是一場市場的巨變。

  2000年前後,隨著麥德龍、好又多、沃爾瑪等超市巨頭的進駐,福州零售業迎來了大洗牌,原來在福州開設了百家分店的華榕超市首先出現問題,到2002年前後,多數分店紛紛關閉,隨後是和信家超市、大華都超市、久佳超市等在福州的分店都相繼歇業。

  “當時銷售渠道鋪得很大,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有鋪貨,在外來巨頭的衝擊下,本地超市關閉對我們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劉棟松説,超市進入倒閉潮,他們就整天盯著還在開的超市,一有風聲便趕過去,如發現有問題,就得把貨趕快搶回來,不然,要是超市一夜蒸發,人去樓空,在超市裏的貨就根本追不回來,損失就更嚴重。“很多時候都得半夜蹲點,不然貨也搶不回來。”

  到2008年,劉棟鬆開始向生産領域延伸,和朋友在福州投資了一家蛋糕餅乾廠。剛剛生意有所好轉,2011年前後,國家發佈新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食品必須標明所使用的添加劑,這項規定給他帶來了困惑。他説,麵包等産品在封裝時必須使用極少量的酒精噴霧,但該添加劑的生産商無法提供成分,他就決定不再使用這種添加劑,但沒想到,數百萬元的貨生産出來後過了7天就全部發黴,只好全部銷毀。隨後他乾脆關掉了工廠,結算下來,工廠經營4年,基本等於白幹。

  食品貿易公司做得雖然艱辛,但十幾年下來劉棟松還是賺了幾百萬元,算是他的第一桶金。

  跑近兩萬公里找特産

  果斷轉型

  食品廠關閉後,加上原來從事的麵包、果凍等業務已難再有大的發展餘地,劉棟鬆開始思考如何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隨著福建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劉棟松很多在外地的朋友都來福建玩,旅遊之餘,他們都想給家裏人帶點特産。劉棟松在思考,是不是能在福建農特産上做點文章。

  有了這一想法後,劉棟鬆開始淡出傳統食品的業務。為了更好地掌握市場,2012年初,他開始去上海等地考察,發現外省的農特産品都有比較好的銷售平臺,去旅遊的消費者在一個地方便可以買齊當地的特色産品。劉棟松就想在福建各地也設立這樣集全省農特産品的統一平臺。但福建到底有多少值得推銷的特色農産品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沒底。

  “為了摸清福建到底有多少農特産品,我開始在全省各地跑,最後掌握的情況讓我自己都感到吃驚。”劉棟松説,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他跑了全省五十多個縣(市),如果按路程算,應該有近兩萬公里。這一路跑下來,他驚訝地發現,我省值得推廣、極具地方特色、極有市場發展潛力的特色食品至少有300種,其中很多目前雖未被認定為老字號,但也有一定的發展歷史,今後很多都可能成為老字號。為此,他把很多産品都標在地圖上,做成了福建特産地圖(見圖)。

  他説,很多特産都“隱藏”在深山中,銷售範圍最大僅到縣城。在“探路”時,他和各地龍頭企業深入交談,了解到這些特産沒有走出去,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推廣平臺。這種情況讓他堅定了做特産平臺的決心。回來後,劉棟松立刻向走訪的不少企業進行現金採購。2012年底,他在鼓山一帶開設了自己的福建特産店。次年,他又在旅遊景點三坊七巷開了第二家分店,結果生意出乎他的意料,此後不到兩年,他便在福州、廈門、泉州開設了近20家分店,到目前為止,他銷售的福建特色農産品多達500種,年銷售額達數千萬元。

  劉棟松説,現在銷售進入正軌,他開始向上游延伸了,到目前為止,他和省內的一些農業專業合作社達成了合作意向,成立自己的農産基地,目前合作的專業合作社已有五六家,其他的也在交涉中。按他的設想,以後他想做成集源頭基地、分裝工廠、展銷廳和電商平臺為一體,福建最大、産品最齊全的農特平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