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茌平縣萬戶農民實現集約耕種

  • 發佈時間:2015-04-30 02:35:0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塊地流轉到一起,便於拖拉機、玉米收割機、播種機、雙劃犁機農機規模耕作業,這都多虧了政府的土地流轉。”4月21日,山東省茌平縣馮屯鎮朱莊農民劉進民高興地説。劉進民原來在村裏有三塊土地,東大洼6畝,西北角7畝,南邊4畝分散在三個地方,三年前,通過土地流轉置換,三塊土地全部集中在一起。像他一樣,農機集約耕作的農戶,該鎮有1100戶。

  劉進民今年47歲,種地喜歡精耕細作,對農機耕作情有獨鍾。先後購置了20馬力拖拉機、播種機。可是,他的土地分散在全村各地,大型農機下地施展不開,土地分散制約他的農機夢。2012年,鄉鎮土地流轉政策,他把村東6畝,村南4畝置換成8.7畝。流轉到到村西7畝旁邊,這樣一來土地集約耕種就成為現實。“10畝變成8.7畝,因為置換時,自己的土地有一小部分不如人家的地,所以貼補被置換戶1.3畝。”劉進民解釋説。

  農戶土地分散各處,是農村農機不能規模耕種大田普遍現象,這一現象嚴重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生産。該縣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依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嘗試農戶土地集中。全縣14個鄉鎮成立了土地集約流轉生産小組,成立了流轉大廳,免費為農戶辦理正式合同手續。先期示範借鑒總結經驗,後期推廣。本著公平公開對等原則,小組人員先期對要流轉置換的土地統一分類、評估,方便農戶同等土地置換。置換中對不平等土地實行土地貼補折算后土地或以現金、糧食補償,保證流轉置換雙方平等滿意,有力推動了農機集約化生産。

  小塊向大塊土地集中,土地流轉“流”出的是機械化生産效益。茌平縣以土地流轉為載體,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示範園區建設,加快標準化生産。實現了小生産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單一農機發展成人耕、播、收等農機品種健全,全縣農業機械化率由原來的55%提高到現在的90%。杜郎鎮口四新村的劉延廷等20位村民不僅租下村裏1450畝地,還把周邊4個村的4550畝一塊租了過來種植藥材,組建了“八仙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博平鎮1200農戶流轉土地集中,新購買大型1萬元以上的農機1800台(具)。

  三塊合一塊,多樣農機開進家。據該縣農業負責人張宗軍介紹,農村土地流轉置換促進了集約化生産及大型農機、小農場的普及和合作社的規模效應。截至目前,全縣土地流轉農機規模生産受益1萬戶,面積約10萬畝,集約30畝以上土地種植4000戶,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雙劃犁等農機大顯身手。目前全縣,農戶擁有萬元以上的農機12萬台(具),初步形成了“小農戶+農機”、“小規模+機械化作業”的農機格局。 王先明李素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