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土地“大流轉”“聚合”新能量

  • 發佈時間:2014-12-31 01:29:23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甘肅省積極開展土地確權登記等改革試點,不斷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大力推動土地流轉,取得很大進展。截至6月底,全省土地流轉面積達到868萬畝,流轉率達到18.1%,較去年同期增長27%,較去年底增長16.6%。

  蘭州市為了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加快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業,促使永登、榆中、皋蘭以及七里河、紅古等縣區的農業産業結構、農村社會結構在土地流轉中逐步改變,跳出了以往傳統封閉的單一化農業結構,在規模化經營和現代化生産中帶活了農村經濟,富了農民,美了鄉村。

  土地流轉帶活榆中的農村經濟

  近年來,榆中縣在堅持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和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機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基本要求,完善流轉機制,規範流轉程式,適時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為了有效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該縣還實行統一合同文本制度、土地流轉合同鑒證制度和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並建立健全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機制,有效防止了土地流轉糾紛發生。

  11月26日,記者從榆中縣農業局了解到,該縣堅持把土地流轉作為培育特色主導産業的重點,不斷創新方式,擴大流轉面積,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步伐明顯加快。從流轉規模看,該縣共流轉土地20.8萬畝,而且所流轉的土地正朝著集中化、規模化的方向邁進。從流轉形式看,該縣的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出租、轉包、轉讓、互換及農民以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

  同時,從流轉用途看,榆中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用於發展中藥材種植、設施農業和觀光農業等經濟附加值較高的現代農業領域。從流轉主體看,農民種養殖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成為了土地流轉的主體,並形成了“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榆中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已佔到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0.2%,農村土地的流轉帶活了全縣的農村經濟,促使農業朝規模化方向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永登推進土地向龍頭企業集中

  今年以來,永登縣大力發展規模經營。促使土地向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集中,完成土地流轉4.3萬畝,累計規模達到18.66萬畝。通過土地流轉,該縣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其核心是“突出三項重點任務、完善三大服務體系”。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快發展畜牧養殖業。包括支援甘肅七山農牧業發展公司、永登萬頭綠色養殖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通過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大力推進産業化進程。

  據了解,完善三大服務體系是指完善産業協會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完善農産品品質和農機安全生産服務體系。完善産業協會服務體系——新培育龍頭企業5家,培育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家,新成立了高原夏菜、紅提葡萄、中藥材等3個産業協會,完成苦水玫瑰、羊産業、農機服務等3個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加快農産品冷鏈物流項目建設,有8家保鮮庫項目開工建設,其中庫容在萬噸以上的1座,4000噸以上的3座,2000噸以上的4座,項目建成後,該縣保鮮庫總庫容量達到10萬噸以上。

  同時,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推廣實用技術,在灌溉區推廣節水灌溉農藝技術18.14萬畝、“三壟三溝”旱地蔬菜栽培技術2600畝,完成頂淩覆膜面積17.16萬畝。繼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無公害標準化生産,推廣生産技術46項,開展技術培訓1500人(次),認定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74萬畝;完善農産品品質和農機安全生産服務體系——加大鄉站建設力度,在全縣16個鄉鎮建立農産品安全檢測站,加強對農業生産、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的檢測,確保了全縣農産品品質安全。上半年完成農産品抽樣檢測460個,農産品品質檢測合格率達到100%。

  該縣還積極發展畜禽、水産規模養殖,已實現生豬存欄17.5萬頭、奶牛存欄0.17萬頭,發展虹鱒魚水面80畝,新建萬頭豬場1個、千頭繁育奶牛場1個。加快羊産業發展示範縣項目建設,新建標準化養殖場20個,建成標準化羊舍18000平方米,引進湖羊、小尾寒羊等品種。共建成養殖規模萬隻以上養殖場1個,千隻以上養殖場35個,500隻以上養殖場52個,全縣肉羊存欄達到60萬隻。

  轉型後的農業富了一大批農民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很多農民通過土地

  流轉的方式搞種植業走上了致富之路。榆中縣貢井鄉地灣村通過土地流轉種植了兩萬畝中藥材,今年又種植19000畝。為了便於銷售農戶種植的藥材,當地政府和甘肅眾友藥業公司簽訂了協議,建立了一個藥材收購基地,按照規劃,還將建1萬平方米的交易大廳和兩萬平方米的儲藏區。基地建成後,當地村民便可以在家門口出售藥材,而且價格比其他地方高很多。據了解,當地80%的村民都開始搞中藥材種植。

  特色養殖業也成為土地流轉後農民致富的一大途徑,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散養土雞。生態散養雞的飼養區通常選在退耕還林區,那裏苜蓿、野菜等草料茂盛,遠離居民區,飼養條件優越。養殖戶將雞放養在山坡、林木、草地之間,促進了畜牧業、林業、農業的良性迴圈,也走出了一條草地生態畜牧業的特色之路。張巨愛是榆中北山通過散養土雞致富的一個典型代表。他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了300畝的地,全部種上苜蓿進行散養雞,他給記者粗略的算了一筆賬,一年下來至少能賺四五十萬元。

  榆中縣貢井鄉崖頭嶺村村民張成平告訴記者,去年他從本村農民手中流轉了800畝土地,種植的甘草、銀柴胡、黃芪等中藥材的毛收入達50多萬元,讓曾經一貧如洗的他一下子奔上了小康生活。如今,他不僅有了3輛車,而且還蓋上了嶄新的磚瓦房。張成平家的變化,是蘭州市通過土地整理推動土地流轉、以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以規模經營推進標準化生産,以此推動農業快速轉型升級,實現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1632畝土地入存皋蘭“土地銀行”

  “土地銀行”的出現,將進一步盤活農村經濟,加速農業轉型升級。為積極響應政府探索建立新型農業土地經營組織(土地銀行)的號召,由甘肅天晨農業開發公司發起,5家股東共同參與出資500萬元的甘肅首家土地銀行——天晨金土地專業合作社9月28日在皋蘭縣正式掛牌。在掛牌儀式現場,成功簽約了第一筆業務——貸出200畝土地給了當地的專業養殖戶梁俊臣。

  甘肅天晨土地銀行董事長白建奎介紹,近年來,政府積極鼓勵盤活農民土地,大力提升現有土地綜合利用價值,為增加農民收入開闢了新渠道。在皋蘭縣政府及農牧局支援下,甘肅天晨農業開發公司聯合其他4名社員,共同出資500萬元,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組建起甘肅首個農業土地經營經濟組織——天晨金土地專業合作社(土地銀行),將開展土地經營、經營權存入、貸出服務、儲備土地改造提升、“利息”結算等業務。

  截至2014年9月,這家“土地銀行”共入社存儲土地1632畝。合作社將入社土地集中整合,形成規模後,採取公開招標,由種糧、果園種植、養殖以及育苗專業大戶承包,合作社統一提供産前、産中、産後服務;在土地使用上:分4個園區經營:薰衣草、紫斑牡丹、黑果枸杞、肉蓯蓉等,分別獨立核算。在收益分配上,按入社存儲土地計息,實行保底分配,當年總收益扣除必要管理費後,首先按入社約定的每股保底收益平均分配,剩餘純利潤按股分紅,並留存部分合作社集體積累和風險基金。記者魏奇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