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預測中國經濟2015年增長7%左右

  • 發佈時間:2015-04-29 13:5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28日發佈《經濟藍皮書春季號:2015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經濟增速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就業穩定的合理區間。這與該機構去年末的預測保持一致。

  報告稱,2015年是我國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平衡好穩增長與促改革的關係十分重要。預計2015年第三産業比重繼續提高,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消費增長總體平穩,外貿進出口低速增長,物價漲幅繼續走低,收入增長有所回落。

  報告還指出,目前生産者價格指數(PPI)持續通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低位運作將使CPI通縮風險加大。要把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更好地結合起來,防範PPI通縮加劇、經濟增長持續下行導致GDP平減指數陷入通縮。

  談到政策應對,報告執筆、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為了有效對衝短期緊縮效應,應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和配合,進一步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對重點領域定向支援的力度,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更加注重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投資效果。

  “還要推進金融改革和債務清理處置,實施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和結構定向的信貸政策。”李雪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保持貨幣政策中性偏松,創新和應用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引導流動性適度加速,加強流動性管理,是金融危機後國際社會的共識。我國流動性目前總體偏緊,隨著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再加上受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近期我國央行的外匯佔款增速放緩,慣常的通過外匯佔款投放基礎性貨幣渠道受到一定的抑制,這也促使我國央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緩解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李雪松表示,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條件下,堅持貨幣政策中性和改革創新,就必須寓改革創新于貨幣政策調控中,創新並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有效預調貨幣政策並適度增加流動性。適時有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工具、準備金率、常備借貸便利和中期借貸便利等,並結合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繼續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引導和改善銀行體系流動性,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適度加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