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將成為下一個合併的央企巨頭

  • 發佈時間:2015-04-28 08:16: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儘管當事方已經不斷澄清,但關於南北船合併、寶鋼與武鋼合併、四大航運合併的傳言仍然此起彼伏。無疑,本輪央企重組正在啟動,它瞄準的對象並非那些産能過剩的行業、企業,而是能源、資源、電信等戰略行業中的企業巨頭。

  證券時報記者 許岩

  2015年是國企大重組、大整合的一年。

  2015年被市場稱為國企改革的“落地年”,市場預期,由國資委監管的112家央企可能會重組為30到50家左右,這是未來5至7年之內國企改革將要實現的目標,屆時目前央企將有一半以上不再控股,為此,央企合併浪潮越來越強烈。

  此前,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已宣佈合併。此外,儘管當事方已經不斷澄清,但關於南北船合併、寶鋼與武鋼合併、四大航運合併的傳言仍然此起彼伏。無疑,本輪央企重組正在啟動,它瞄準的對象並非那些産能過剩的行業、企業,而是能源、資源、電信等戰略行業中的企業巨頭。

  那麼,繼南車與北車、中電投與國家核電之後,誰將成為第三個合併的央企巨頭?

  最有理有據的整合傳聞:

  南北船高管對調引猜想

  中國的民船業務已經佔到全球的70%左右,在該領域沒有競爭對手,因此沒有合併的必要。

  南北合併傳聞之後,“南北船”也借著合併的猜想在股市火了一把。中國重工和中國船舶兩隻股票自傳聞傳出以來,一個月的時間漲幅均達50%左右。對於兩家公司的合併,業內人士指出,儘管南北船合併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但合併是小概率事件。

  3月25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雙雙發佈消息稱,中船工業原董事長、黨委書記胡問鳴任中船重工董事長、黨組書記;中船重工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董強任中船工業董事長、黨組書記;即所謂“北船”和“南船”領導層對調。這推升了市場對兩大造船集團可能進行合併的猜想。

  與南北車類似,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堪稱造船行業的南北船。歷史上,南北船本屬一家,均成立於1999年7月1日,由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分拆成立。據公開資料梳理,中國三大造船基地分別位於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其中後兩者屬於中船工業,環渤海灣屬於中船重工。

  從上市公司來看,目前兩船各擁有3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包括中國重工、風帆股份、樂普醫療;中船工業旗下擁有中國船舶、廣船國際、*ST鋼構。

  從經營業績來看,中船重工的三家關聯上市公司近4年都保持盈利,而且業績相對穩定。但中船工業旗下3家公司受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造船行業不景氣影響,業績下滑明顯。其中以中國船舶為例,其從2008年最高時一年盈利42.6億元大幅下滑至2014年虧損4036萬元。

  民生證券軍工分析師石山虎表示,中國重工主要以軍工訂單為主,這兩年船舶業務佔比有所下降,主要是主動放棄了一部分盈利能力較弱的民船業務。另外,這兩年國家為了發展海軍建設,也是為了開發南海、東海、北海,特別是南海,中國重工承擔了很大一部分軍方的業務。

  “和南北車合併為了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不同,中國的民船業務已經佔到全球的70%左右,在該領域沒有競爭對手,因此沒有合併的必要。”石山虎説,“現在要實施的是消化國內的過剩産能,實施走出去戰略,比如把船舶賣到東南亞去。”綜合上述因素,石山虎認為“合併是小概率事件,概率幾乎為零”。

  最猶豫的整合傳聞:

  兩桶油分拆合併傳聞不斷

  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國有石油化工公司進行合併,將重回當年石油部的時代,無疑是歷史的倒退。

  早在今年春節期間,坊間就傳出中石油、中石化將要合併的傳聞。截至目前,對於傳聞,中石油、中石化官方一直都予以“ 否認”。

  歷史上看,1982年和1983年,中國分別成立了中海油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中石化集團前身),但兩大企業兼具行政職能。1988年,中國撤銷石油部,被撤銷的部門被改組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即現中石油集團前身。

  緊接著,與其他央企一樣,上述3家石油企業進行了地域式分工。中石化主要是煉油,中石油的業務主要就是生産。不過在過去的十幾年裏,彼此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這些大型企業也積極地向其他領域發展,使得彼此的業務出現重疊。此前一年,還有傳聞稱要對三桶油進行分拆。

  對於傳聞,雖然中石油、中石化官方一直都予以“ 否認”。但合併傳言一齣,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及兩大集團旗下其他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曾一度出現異動,至今漲幅也非常明顯。

  事實上,不管官方有沒有表態,對於合併傳聞,市場本就爭議頗多。綜合各方面觀點,一方分析認為,兩家公司合併,將打造成一家足以和埃克森美孚相抗衡的企業;另一方觀點卻稱,合併涉及到壟斷等方方面面,短期實施的難度太大。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指出,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國有石油化工公司進行合併,“將重回當年石油部時代,無疑是歷史的倒退”。

  對於中石化來説,今年本有遠比合併更重要的事要做——混合所有制改革,呂大鵬此前曾表示,今年是中石化很重要的一年,“如果説去年大家都在熱議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只是鋪墊,而今年,你可以看到更多動作。這才是真正地拉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帷幕”。

  安信證券的研報認為,油氣體制改革的口號雖然已經進行呼喊多年,但是無論從進程還是結果來看依然十分滯後和低效。回顧2014年,我國在油氣領域改革取得了很多突破,預計2015年“三桶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將繼續,市場對於油氣領域的改革依然報以重望,油氣改革主題的熱情仍將持續。

  最引人遐想的整合傳聞:

  兩鋼整合眾説紛紜

  寶鋼武鋼已各成體系,且形成3~5家大鋼企肯定需要整合骨幹鋼企做“架子”。寶鋼武鋼兩個“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見得是1+1。

  3月份,工信部就《鋼鐵産業調整政策》公開徵求意見,提出進一步組織鋼鐵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兼併重組,到2025年,前十家鋼企粗鋼産量全國佔比不低於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鋼鐵集團。

  與此同時,武鋼股份董事長此前向媒體表示,中國的鋼鐵行業若要削減過剩的供應,整合至關重要。中國政府正在制定政策以削減過剩的鋼鐵産能,包括鼓勵鋼鐵行業的並購。這推升了市場對武鋼和寶鋼幾大鋼企可能進行合併的猜想。

  不過,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3月23日晚間同時發佈澄清公告,否認了兩家公司合併的傳聞。

  興業證券認為,目前市場不斷有各大央企整合傳言,包括造船業的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團,鋼鐵行業的寶鋼和武鋼合併等;儘管當事方都公開澄清傳言,但南北車案例在前,同時政府也在大力推進過剩産能整合做強,走出國門,因此市場對相關主題概念股尤為偏好。預計寶鋼、武鋼合併預期將持續,武鋼股份最為受益,對整個行業有利好。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南車北車案例在前,鋼企則不同,寶鋼武鋼已經各成體系,且形成3~5家大鋼企肯定需要整合骨幹鋼企做“架子”。寶鋼武鋼兩個“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見得是1+1。

  雖然市場聲音不同,但合併預期仍然強烈,而且官方表態也引人遐想。武鋼董事長鄧崎琳近期也公開表態,武鋼正積極嘗試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推進股權多元化、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等。關於市場傳言的武鋼與寶鋼合併,從國企改革的大背景及思路(成立國有資本運營/投資平臺)、鋼鐵行業發展歷史、微觀調研的企業內部看法等綜合分析,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鄧崎琳同時表示,一旦合併發生將對公司帶來實質性利好,比如減少惡性競爭、拳頭産品的市場佔有率提升、全國範圍內的資源整合、技術及管理共用等諸多方面。隨著中央巡視組在4月底結束巡視,公司儲備的相關轉型及改革措施將陸續付諸實施。

  時間最長的整合傳聞:

  中煤神華合併倒計時?

  煤炭兩大央企合併契合了當前我國“一帶一路”大戰略下央企整合重組的方向。神華和中煤的競爭格局與南北車如出一轍:合併難度在央企合併中最低。

  南北車之後央企整合進度最快版本:中煤能源和中國神華合併進入倒計時!

  關於神華和中煤可能合併的傳聞,早在2008年8月就已傳出!時隔近7年之久,隨著南北車合併掀起的“一帶一路”新形勢下新一輪央企整合浪潮的大幕開啟,有傳聞稱,中煤能源和中國神華的合併工作,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在對待神華集團與中煤集團“合二為一”的問題上,從20世紀末期開始,不少能源專家一直在積極呼籲,倡導儘早實施。無論是煤炭品質、企業經營、市場競爭等來説,神華集團與中煤集團應該合併,合併後對兩大煤業所面臨業績持續下滑困境有所改善。

  2014年煤炭市場整體疲軟,煤業巨頭還陷在業績繼續下滑的困境中。神華、中煤發佈的2014年財報顯示,兩公司去年凈利潤均曝出同比下滑,且兩家公司在收入、煤炭銷售量、産量等數據上呈現普降的狀態。其中,神華凈利潤同比下降19.4%,中煤凈利潤同比下降78.6%。

  匯總兩家公司的財報分析可以看出,煤炭銷量、售價下降及煤炭市場供大於求是導致凈利潤下滑的主因。2014年,神華的國內煤炭銷售量為439.6百萬噸,同比下降12.7%,佔煤炭銷售總量的97.4%。商品煤銷售價格為351.4元/噸,同比下降10.1%。2014年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368.07億元,同比下降19.4%。

  與神華相比,中煤的局面更為窘迫。自産商品煤銷量同比減少9.22百萬噸、綜合銷售價格同比下降55元/噸,使得中煤的煤炭業務對外銷售收入同比減少105.4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也從2013年的35.76億元下降至7.67億元,同比大降78.6%。

  從操作難度上講,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監吳洪鵬指出,煤炭兩大央企——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的合併,也正契合了當前我國“一帶一路”大戰略下央企整合重組的方向。神華和中煤的競爭格局與南北車如出一轍:合併難度在央企合併中最低。

  動作最大的整合傳聞:

  四大航運齊整合?

  重組預期並非無中生有,無論從國家戰略、央企改革、行業現狀以及高層執行力等層面來分析,航運央企的重組會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實施的時間點很可能並不遙遠。

  央企整合最新的傳聞就是中國遠洋、中海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以及招商局集團之間的一種整合。

  市場如此追捧四大航運央企整合,其沸點出現在中海海盛4月15日的一則公告上。中海海盛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中海集團通知,中海集團正在籌劃與中海海盛有關的重大事項。鋻於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股票自4月15日起停牌。

  受四大航運央企的整合傳聞影響,四大航運央企旗下的中國遠洋、中遠航運、招商輪船、中海集運、中海海盛和中海發展均發佈澄清傳聞公告。除中海海盛正在停牌之外,上述個股在傳聞當日全部漲停。然而,6家公司的澄清公告發佈後,所有公司的股價仍然受到投資者追捧,大幅上漲。

  儘管公司否認,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航運央企的重組將是大概率事件。

  “澄清傳聞公告是義務披露,無法證偽重組傳聞,因為決定權不在上市企業和控股集團手上。”海通證券交運分析師姜明認為,“重組預期並非無中生有,無論從國家戰略、央企改革、行業現狀以及高層執行力等層面來分析,航運央企的重組會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實施的時間點很可能並不遙遠。”

  實際上,市場對航運央企的整合預期始於2006年年末。2006年12月,國資委公佈的《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指導意見》指出,到2010年中央企業數量將由目前的161家減少至80~100家。於是,圍繞航運央企的整合行動開始受到業內關注。

  姜明認為,航運央企的重組背後邏輯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兩家航運集團船隊大、體量足,連續虧損可能引發國家層面對航運企業的戰略佈局;其次是因為市場重合度高,雙方強強聯手、改善經營存在理論可行性;最後是雙方集團及旗下公司高管、經營層主要領導很多都具備兩家公司的工作履歷(目前中海和中遠集團一把手都曾在對方公司擔任過高層職務),具備整合的基礎。所以他亦認為航運央企的重組是大概率事件。

央企控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中國長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華錄 34.11 5.96%
5 中航飛機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環裝備 14.12 -3.81%
2 國投中魯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節能 9.58 -3.04%
5 淩雲股份 15.21 -2.75%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