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四大航運集團整合傳聞再發酵 關注概念股

  • 發佈時間:2015-04-24 11: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在四大航運集團合併傳聞愈演愈烈直至集體發佈澄清公告之際,與招商局集團頗有淵源的上港集團(600018)決定率先整合航運資源。

  上港集團今日披露,公司正在研究收購上海錦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錦江航運”)部分股權,擬於近期對錦江航運展開盡職調查工作。據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錦江航運的股東之一上海海運集團係中國海運集團全資子公司,另一股東中外運上海集團係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外長”)全資子公司,而上港集團第二大股東亞吉投資則係招商集團旗下招商局國際全資子公司。由此,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長將通過上港集團收購錦江航運完成曲線合作,令目前正在發酵的四大航運集團合併傳聞再度升溫。

  4月18日,招商局集團、中國海運集團及中國遠洋集團旗下的招商輪船中海發展、中國遠洋等6家上市公司集體發佈澄清公告,稱四大航運集團合併傳聞未得到任何政府部門的核實,彼此之間也未就合併問題進行過任何商談。彼時,中外長旗下的長油3已退市至全國股轉系統交易,而*ST鳳凰則處於破産重整之中,另一家公司外運發展並不屬於航運平臺,故中外長並未發佈澄清公告。

  記者注意到,上述澄清公告在措辭方面與中國南車中國北車正式合併前的有關合併傳聞的澄清公告較為相似,並未直接否認未來合併的可能性,由此市場對四大航運集團的合併仍存預期。就在市場仍在持續猜測四大航運集團是否存在合併可能性的時候,隸屬於上海國資系統的上港集團率先出手,決定收購錦江航運。

  四大航運集團旗下的6家航運上市公司近年來深受航運業低迷的衝擊,業績持續下滑,甚至還曾出現鉅額虧損,而錦江航運2013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為15.59億元和7564.17萬元,分別是中海海盛同期業績的149.47%、383.29%。

  根據公告,此次上港集團並不計劃全資收購錦江航運,僅收購部分股權,也並未透露是否會控股錦江航運。若上港集團採取控股方式收購錦江航運,則公司將涉足航運業務,在航運業出現復蘇跡象的背景下,上港集團此舉無異於“抄底”。

  廣發證券認為,集運央企産業重組有機會從三方面提升績效:

  1)寡頭收益:假設中海集運與中遠合併,運力規模將達到馬士基的一半,運力將達到全球第3、4的水準。雙方的船隻、航線資源共用後,規模效應會有明顯提升,有助於提升公司的攬貨能力與議價能力。

  2)協同效應:中遠擅長外貿業務,而中海擅長內貿業務。兩者的結合有望形成明確高效的幹線與支線分工體系,在降低公司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公司的服務品質。多元的業務也將增強公司的企業抗風險能力

  3)降低內耗,提升國際競爭力:集運業現在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重組有利於老舊運力退出,降低單位運輸成本,提升企業船隊綜合實力。

  另外,集運作業供給增速長期低位,而全球經濟復蘇,我國也從出口型國家轉型消費型國家,集運作業有需求超預期的可能性。央企改革有望有望快速進入收穫期。看好廣發證券集運央企中海集運、中國遠洋。

  銀河證券也認為,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航運主業持續低迷,為行業提供了自上而下的宏觀背景,以及自下而上的改革動力。

  事實上,不論是在整合層面,還是轉型、新業務開拓層面,航運業的國企改革早已開始。中外運集團與長航集團的整合自2008年就已經開始。2014年,中外運長航與招商輪船合資建立ChinaVLCC併合並經營各自VLCC船隊,亦可視為較為成功的改革嘗試。

  銀河證券稱,航運業的改革前景值得期待:2014年開始,中外運、中遠集團及中海集團均嘗試開拓業務與電商化相結合;同時,招商局、中遠集團及中海集團旗下航運公司亦在積極推進與貨主間的長期合作。“改革”關鍵詞在2015年有望不斷為行業帶來事件性的催化。維持對集運子行業中長期的推薦,維持“推薦”中海集運、中國遠洋;維持對油運子行業3-6個月的推薦,維持“推薦”招商輪船,“謹慎推薦”中海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