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分析師可以炒股 更該相信分析師

  • 發佈時間:2015-04-25 03:33:22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證券公司客戶經理髮來短信,叫我趕快買這只股票!”股市火了,朋友圈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在不少新股民眼中,分析師不僅是軍師,更是手握點金石的魔法師。

  本週,證券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審,最快將於今年10月頒布實施。其中一項內容是,明確證券從業人員可以買賣股票。

  今後,豈不是更該聽信客戶經理和分析師的建議買賣股票?

  重慶晚報記者 陳富勇

  明星分析師 都是炒股高手?

  證券法禁止證券從業人員炒股。“這是證券從業人員的一條紅線。”昨日,一家大型券商重慶公司營業部負責人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進入證券行業之初,從業人員要登記身份資訊和股票賬戶資訊,明確申明不買賣股票。“港股、美股除外。”同時,證券從業人員直系親屬(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身份資訊,也要報備總部,供監管部門隨時可以查看相關交易資訊。

  “這些規定早已形同虛設。”主城一傢俬募機構的負責人稱,除了少部分剛入行的年輕人之外,大部分證券從業人員都通過各種手段,以親戚朋友等名義操作股票,尤其是牛市,很難有人擋住賺錢誘惑。

  “多數散戶的炒股水準,的確不如掌握大量資訊的證券從業人員。”有網民表示,A股生態中,散戶就像羊羔,機構就像虎豹,現在又添了一群豺狼,這就是證券從業人員。

  故事 北京晚報報道,朱某是一家著名證券公司首席投資顧問,行業排名第四,經常在各種媒體上發表對股市的分析意見。2007年,陳先生把1800多萬元用於炒股,請朱某操盤。雙方口頭約定:如朱某操作賠錢,雙方各承擔50%損失;如盈利,朱某從盈利部分提成40%。2012年初,陳先生查詢交易明細發現,賬上資産僅有400萬元。朱某購入的每只股票都虧損不少,其中一天交易記錄居然涉及200種股票。雙方不歡而散,陳先生將朱某告上法庭。

  提示 證券從業人員可以合法炒股後,也讓股票買賣在陽光下運作,接受市場監督。散戶特別是新股民,應該多向客戶經理和證券分析師請教。

  如果請人炒股,一定要書面約定責權利。

  黑嘴分析師

  背後有莊家

  4月24日,證監會再次表示,任何機構或個人發佈虛假證券資訊,誤導市場的,將依法查處。

  4月22日,新華社發表《謹防新型“黑嘴”擾亂股市》的文章,引用網民“西貓哈剛”的話表示,資本市場作為利益博弈場所,一直以來深受各種傳言和謠言的困擾,在新媒體時代更容易被迅疾而廣泛地傳播,投資者真假莫辨,常常據此做出錯誤的交易。

  公開報道顯示,不少黑嘴背後都帶有資金。一些小型私募自身研究能力有限,更是主要依賴分析師提供的資訊,一旦據此獲利,將分給對方20%-50%收益。隨著監管趨嚴,有些分析師拿到內幕消息後不敢公開傳播,只好在研究報告裏進行倒推,先有論點,再找論證過程。或者在報告裏暗示有並購、資産注入可能。

  故事 證券行業首個分析受罰事件,至今值得各方深思。海通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葉志剛在其撰寫的研究報告送交客戶之前,多次利用本人及其親屬賬戶,買入自薦的多只股票,採用搶帽子手法(先買入、後推薦、再賣出)操縱市場,獲利32萬元。證監會相關部門宣佈對其沒收違法所得,處100萬元罰款和5年市場禁入。

  提示 如何識別股市黑嘴?

  一、不推薦著名大公司股票,選擇經營業績一般個股。

  二、薦股理由朦朦朧朧,單純根據盤面分析。

  三、不進行相關風險警示。

  四、牛市薦股多,熊市玩消失。

  證券部員工

  都有內幕消息?

  “證券公司客戶經理髮來短信,叫我趕快買這只股票!”股市火了,朋友圈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少人認為,A股是個消息市,證券從業人員很多資訊先知先覺,等正式發佈資訊,主力機構早已減磅。

  經濟學家宋清輝也表示,證券市場是一個資訊不對稱市場,證券從業人員確實掌握著資訊優勢。今後若證券從業人員利用承銷、重組等尚未公開的資訊提前介入,普通股民玩不過他們。

  “掌握資訊優勢的證券人員,確實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在股市獲利。”上述私募負責人表示,投行部門可以利用承銷、重組等尚未公開資訊提前介入,營業部櫃檯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交易資訊了解大資金動向跟莊操作,投資顧問則可通過諮詢建議操縱股價。

  “牛市到來時,進入順序可能是機構、從業人員,最後是散戶。而在股價下跌過程中,順序正好相反。”上述私募負責人稱。

  很多人關心的是,證券公司所有工作人員或多或少都掌握內幕資訊?事實並非如此。“除了公開披露的資訊,證券公司高管和櫃檯交易人員可能掌握一些內幕消息。比如櫃檯交易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手段,搜尋各種幕後交易。”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對此,相關法律和行業紀律也有明確規定,禁止相關人員通過工作之利搜尋甚至散佈相關資訊。若經查實存在違規違法現象,將受到法規處理。

  故事 金陵晚報報道,王先生按證券公司客戶經理短信滿倉買入一隻股票後,股價大跌,討要説法也遭拒絕,向江蘇省證券監管部門反映。調查認定,該客戶經理不具備投資諮詢執業資格,營業部處理投訴時也存在不當。經調解,王先生降低索賠額度,證券公司營業部給予一定補償。

  提示 如果是新股民,應知曉你的客戶經理是否具備投資諮詢執業資格。

  如果你相信分析師實力,也要了解對方是買方分析師還是賣方分析師。儘量參考各方意見和市場情況進行操作。

  香港持牌人士如何炒股?

  根據香港證券期貨從業人員《操守準則》規定,證券分析員必須完整、適時清晰披露實際及潛在利益衝突。分析員或其配偶不應在相關研究報告發出前30日內以及發佈後3個營業日內,買賣涉及分析員評論的任何證券。分析員主動分析某股票時,不應該在此前30日和後3日內買賣該股票,及不可作出與評論相違背的買賣。

  準則規定,持有證券行業資格的分析員如透過大眾媒體(報紙、雜誌、電視臺及電臺等),為股票作出評論或建議時,須披露其姓名、持牌情況和實際持倉情況。沒作出申報利益屬違法。

  從業人員炒股屬利好 加劇股市狂熱屬利空

  主流意見認為,證券從業人員可以炒股後,總體利好股市。一家大型券商重慶營業部的負責人稱,隨著交易品種越來越多,交易手段越來越複雜,未來市場中散戶比重將逐漸下降。未來,投資顧問角色會向全面經紀人轉變,代客理財成為新方向,從業人員炒股業績,就是代客理財最好的形象廣告。

  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假設新法允許證券從業人員買賣股票可以落地,對市場而言,是制度的進步,能夠提高市場活躍度。反過來,也可能帶來投機高發,主要表現在利用資訊優勢,短時間聚集大量炒股者進行短線交易,或者一天之內做多個回合的買賣,賺取股票買賣價差,加劇股市極端狂熱,帶來負面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