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物生長》並沒有比《何以笙簫默》好很多

  • 發佈時間:2015-04-24 09:31:39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電影的“青春大躍進”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銀幕被荷爾蒙充斥,一股股躁動的氣息接踵而至,為饑渴的觀眾提供無盡的幻想。

  《萬物生長》扛著“虎狼之作”的旗幟加入了這場混戰。作家馮唐和導演李玉都不是溫柔的主兒,作為“70後”文藝圈裏兩個“傲嬌”的存在,他們旗鼓相當——介於一流和二流之間,作品帶有鮮明的個人標簽,架子十足,讓人印象深刻。貫徹到電影裏,《萬物生長》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虛張聲勢。

  對此, 我們最大的惋惜是,在膨脹的市場環境下,李玉不再堅持了。她原本最值得發揚的、在內地影壇顯得彌足珍貴的女性視角,在資本和馮唐共同編織的春夢中迷失了。

  《萬物生長》是一部沒有重量的電影,從本質上而言,它甚至沒有比《小時代》《左耳》《何以笙簫默》更成熟。

  説原著先天不足,這太像替導演找藉口。馮唐的“意識流”寫作強調刻畫某些狀態和心理活動,拍成商業電影必然要在情節結構上添磚加瓦,然而在最終的成片中,這一點做得並不好。

  影片企圖用碎片化的敘事和充滿情緒的鏡頭語言和配樂相縫合,營造出某種高於普通電影的審美格調。攝影曾劍和配樂小林武史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有點兒迷幻又有點兒不安,於是我們看到一部文藝范兒、又故弄玄虛的青春MV。

  李玉從來就不是一個給觀眾帶來尋常體驗的電影作者。作為攝影機背後那個掌握話語權的人,她似乎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執念——一種對不確定的人生的迷戀。觀眾們隨著電影裏的女人們一同感受痛苦、歡愉、疑惑和力量。

  在拍攝《萬物生長》之前,她是為數不多能堅持對女性生命經驗進行影像敘述,並通過敘述折射出時代感和人文情懷的導演。

  在宣傳期,韓庚是一個突破口。電影的前期宣傳基本是把韓庚往“影帝”的寶座上抬。可是,如果你之前看過《前任攻略》,那麼就會發現,其實韓庚還是那個韓庚。拋開演技不談,秋水本身也並沒有更多可塑的餘地——性格單薄,自帶光環,不知為何就能吸引眾多異性的目光。

  同樣骨瘦如柴的還有電影裏的一幫年輕配角。他們的群戲很多,但沒有一場可以突出人物性格。他們的愛恨情仇,都憋在寢室、教室、地攤的狹窄空間內,活得與世隔絕。世界那麼大,難道除了作弊、做愛、打架、喝酒、失戀外,青春就沒有其他了嗎?

  電影《觀音山》的前半部分,是相當好的青春範例:3個渾不吝的青年,結結實實、脆脆生生地與這個社會作戰,在和各色人等交錯碰撞的過程中,經歷迷茫,學著成長。那裏面有更多的未知和衝動,性只是一部分。

  《萬物生長》放大了性,卻縮小了青春。而且,關於“性”和“生死”的部分,也並未著墨太多。原本,把醫學院作為背景,是有機會將這組關係深入討論並且表現的。 可如今看到的只是滑稽的一地人頭,白老師幾句僵硬的臺詞,胡大爺刻意的葬禮,以及幾場點到為止的床戲。難道説是青春的主題過於沉重,不適合在一部電影裏表現?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文藝老炮們回憶起20多歲的年華,竟然也是這麼蒼白和膚淺,看起來只是比《小時代》多了一些情慾罷了。貌似生猛,其實無關痛癢。沒有更大的格局,沒有更多的坐標係參照,只是躲在角落裏和自己不認同的那個熟女談場戀愛,在曠野的夕陽下來一次刻骨銘心的野合,然後,我們搖身一變,就長大了。

  如果真的這麼輕易,那林克萊特還花12年去拍 《少年時代》幹嗎?

  (文/劉溪 原載《外灘畫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