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清算“群雄逐鹿”將至 全面開放能收穫啥?
- 發佈時間:2015-04-23 19:50:3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吳雨)在中國銀行卡市場浸潤十多年的中國銀聯即將“裸泳”。隨著中國銀行卡清算市場的大門一步步敞開,國際銀行卡品牌和民營資本正摩拳擦掌。打破“一家獨大”的格局後,銀行卡清算市場竟發生哪些變化,消費者和商戶又能從全面開放中收穫啥?
“逐鹿中原”需要什麼條件?
6月1日起即將實行的《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將外資和內資銀行卡清算機構“一視同仁”。這無論是對覬覦中國市場近30年的國際銀行卡品牌,還是對韜光養晦多年、等待寶劍出鞘的民營資本來説,都是莫大的機遇。
2014年中國共發生銀行卡業務595.73億筆,金額449.9萬億元,銀行卡消費金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7.7%。
不過,儘管支援全面開放,但是準入門檻並不低。申請成為銀行卡清算機構的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提出申請前應當連續從事銀行、支付或者清算等業務5年以上等條件盡顯高要求。
掰著指頭算來,目前符合條件的也就是國際上已成熟的幾家品牌,且萬事達已經表示會申請牌照,料想維薩(VISA)也將表現出較高的熱情。
而國內民營資本能夠入圍的企業中,支付寶的實力不可小覷,並表示正在研究政策,看來“線上銀聯”誕生指日可待。
據稱有國有大行正在聯合多家銀行,嘗試“銀行版銀聯”。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向來視客戶資訊為“機密”的銀行,能否放下芥蒂共用資訊,做到清算互通還有待觀察。
消費者從中能獲得哪些好處?
市場普遍關注充分競爭後,商戶的手續費是否會有所降低。
目前,消費者每在商戶刷一次卡,商戶都要支付一筆手續費,手續費因消費類型不同而各有高低,但最高不超過1.25%。這筆錢由發卡行拿走70%,收單機構拿走20%,銀聯拿走10%。
專家指出,手續費的收費比例和利潤分配都是有國家規定的,機構無法輕易改變。即便VISA等國際卡組織在境外的手續費可能超過2%,但仍得遵守我國規定。
“不過,‘先免費後付費’已經是擴大市場的慣用手法。不排除一些卡組織,為了迅速搶佔市場,將自己的收益以‘返利’等形式讓渡出來,讓利於商家和消費者。”一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成員告訴記者。
對於喜歡出境遊的消費者來説,VISA和萬事達等國際卡組織的進入,為多幣種銀行卡需求打開了新的大門。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楊濤認為,伴隨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和金融項目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包括卡組織在內的支付清算設施,也必然走向國際化,而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改革也將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者和持卡人的個性需求。
國際品牌進入 我們能學到什麼?
比起降低收費和提升服務,國際品牌給中國銀行卡清算市場更大的實惠是:成熟的風控水準。
VISA、萬事達成立時間較長,全球化水準較高,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資訊數據,對反洗錢和反欺詐具有一套較為成熟的風控體系和手段,而這些正是目前中國銀行卡清算市場極為欠缺的。
“目前國內銀行卡市場盜刷、套現亂象叢生,如果能從國際卡組織身上學習到一些‘幹貨’,中國銀行卡市場將受益無窮。”一名銀行卡業內人士説。
可能仍有不少人還對2006年中國銀聯出現的網路癱瘓事件記憶猶新,當時全國多數地區銀行卡無法進行跨行取款及刷卡,ATM機前排滿長隊。專家指出,更多的清算機構進入市場,或將有利於清算系統穩定運作。
楊濤表示,在全面放開的過程中,迫切需要結合新興的跨行轉接清算模式,不斷完善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管理規則;圍繞移動支付等帶來的跨行業監管需要,努力構建央行主導的新型國家支付體系監管模式和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