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設高標準農田要講原則、重配套

  • 發佈時間:2015-04-23 10:23:0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8億畝高標準農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國于去年6月25日正式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通則》初步解決了我國現行農田建設相關標準結構不合理、體系不完善、系統性不強、標準指標難以量化考核或評價等突出問題。筆者認為,建設高標準農田關鍵在於貫徹好《通則》,把握角度,堅持原則,重視配套。

  在把握好角度方面,建設高標準農田,一是為了保護耕地、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改變農田基礎薄弱的情況,提高耕地産出能力,實現農産品穩定供給。二是為了提升農業科技應用的土地條件。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農田“地平、土肥、能灌、能排、路通、林連”,顯著增強農田防災減災能力,便於農機作業,大幅提高田間作業效率。三是為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堅持原則方面,建設高標準農田,要耕地區位穩定、農田品質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維護髮展權益和可持續利用等5條基本原則共同堅守。把符合條件的農田作為重點,進行集中建設改造。這些農田包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基本農田整備區;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確定的糧食主産區、産糧大縣;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土地整治重點區域、重大工程建設區域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範縣;水利、農業、林業、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依據GB/T28407評定成果確定的縣域內等別較高的耕地。

  在重視配套方面,建設高標準農田,必須重視基礎工程,不能輕視配套工程。骨幹水利、道路、生態環境等基礎工程是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必須高度重視,基礎條件不具備的寧可等也不可硬上車。高標準農田建設後的土壤培肥改良、農田生態環境、農田輸配電、農機服務設施、現代農業生産技術推廣體系等配套工程的建設,是高標準農田得以有效運營的不可或缺的工程要件,不能因為是配套就輕視。沒有配套,高標準農田就不成套。

  建設高標準農田,還要注意三個面向。一是面向土地權利人,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維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二是面向長效機制的構建。要把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劃定為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要建立政府主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農戶、專業管護人員以及專業協會等共同參與的管護體系,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持續發揮。三是面向現代資訊化管理。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資訊的“上圖入庫”,實現集中統一、全程全面、實時動態的管理目標,做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為考核評價提供依據。(作者係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