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企穩回升仍有很大政策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4-23 09:48:4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我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迎來25年經濟增長的最低速,經濟下行壓力由此可見一斑。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雖然多位經濟學專家都預測當前我國經濟仍未見底,但他們也同時表示,促進我國經濟企穩回升仍有很大的政策空間。

  林毅夫: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仍有空間

  今年第一季度的GDP數據引起極大的關注,不僅因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更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對我國而言至關重要,因為這關係到就業、金融安全等多個方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7%是我國25年來經濟增長最慢的一個速度,但儘管如此,我國仍具有很多促進經濟企穩回升的有利條件,尤其是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仍有相當大的空間。

  林毅夫進一步分析稱,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政策可以比現在更為積極,以刺激更多的投資,投資增加可以創造就業,就業增加可以增加個人收入,消費也會隨之增長。在貨幣政策方面,中國仍有很大的降低利率和準備金率的空間。

  “如果能夠把這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用好,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改革,尤其是短期能夠增加需求、長期能夠提高生産率的改革,我相信我國經濟完全有可能保持在7%,甚至實現更高的增長速度。”林毅夫表示。

  蔡昉:通過改革延長人口紅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當前,我國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人口紅利消失就意味著經濟增長必須依靠人力資本、依靠全要素生産力的提高。這時,如果不能及時轉軌,仍沿用原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就沒法保持經濟增長速度。”

  據統計,2010年,我國15歲至59歲的勞動人口達到峰值,之後就出現下行趨勢。到2017年,我國經濟活動人口也將達到峰值,開始步入下行階段。

  對此,蔡昉認為,可以通過改革擴大勞動力供給。比如,進行戶籍制度的改革以及提高生産率、鼓勵競爭的改革。

  另外,通過區域性的改革也可以延長人口紅利。“當前我國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提高,比較優勢有所下降。但中國地域廣闊,區域之間的發展仍不平衡,在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和整個生産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後,在中西部還可以有一段時間延長人口紅利。但這就要求我們進行體制的改變,讓生産要素充分地流動。這樣,中國很可能把東亞版的驗證模式轉變成國內版的驗證模式,也就是説讓勞動密集型産業先從沿海地區轉到中西部,再逐步轉到其他國家。”蔡昉説。

  李稻葵:零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在相關報告中指出,雖然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大多仍在下行,但未來一個季度經濟企穩回升的可能性很大。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零售消費的穩定增長部分抵消了投資增長緩慢帶來的負面因素。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支援中國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將是零售,也就是居民消費。

  據統計,今年1—3月份,幾乎所有類別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都在12%左右,非常穩健。而從3月份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與1—3月份的數據對比來看,前者明顯高於後者,反映出零售數據的進一步企穩回升。

  “這説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正在進行,投資和消費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預計消費佔GDP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李稻葵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