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補償引領中國人環保觀念
- 發佈時間:2015-04-23 09:05:2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瀋陽4月23日電(記者王炳坤 汪偉)在遼寧瀋陽舉行的2015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辦會方向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捐款用於植樹造林,以中和掉這次會議産生的碳排放。
“上千名參會者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來到瀋陽,會議期間的照明、空調、用紙、用餐等,都會産生二氧化碳排放。”接受捐贈的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劉于鶴在捐贈儀式上介紹,此次捐款的17.5萬元將用於在內蒙古種植50畝的樹林。據測算,這片樹林將用15年時間中和掉本次年會的碳排放。
這樣的“零碳”會議在中國並非首例。2010年在天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是中國第一個進行“碳中和”的國際會議。
中國一些旅行社還推出了“零碳”旅遊線路,出遊者在參加這些線路時直接或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旅行社都通過碳交易機構購買相應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進行抵消,真正實現了“抹掉旅行碳足跡”綠色出遊目的。
碳排放的補償思維已在中國更多領域推開。
很多機構開發出手機APP吸引人氣,而一些環保關注者也將自己的日常活動記錄下來,用以計算自己在一定時間的碳排放量,帶動身邊人的節能減排意識。
在産生二氧化碳較多的交通領域,一些航空公司也提出碳補償計劃。目前香港國泰航空、深圳航空等推出的系列産品中,旅客購票時可自願為航空飛行所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補償,航空公司將補償所得投入到環保項目,以抵消旅客旅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遼寧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陳永民認為,多數碳補償活動離真正的碳排放權交易還有很遠一段距離,其作用主要是公益形象的樹立和對民眾低碳思維的引導。
遼寧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去年在網路上啟動“你減排、我買單”和“消除你的碳足跡”等活動,鼓勵網民每天少開一次機動車,夏天將空調調高一度,多用一個節能燈泡等行為,並將這些舉手之勞的行為記錄下來,結果調動了大量民眾參與的積極性。
陳永民説,這些直觀、易行的碳排放補償活動有利於培養普通人的低碳思維,引領低碳生活,將為中國節能環保事業帶來強大的民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