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今日市場前瞻:七大利好PK三大利空

  • 發佈時間:2015-04-23 09:04: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利好消息:

  姜洋:將允許台資以RQFII方式投資A股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昨日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全面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擴大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積極推進啟動深港通和完善滬港通的相關工作。待《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實施後,將允許台資金融機構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方式投資大陸資本市場。

  姜洋是在第五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他指出,近年來,大陸資本市場緊緊圍繞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一中心任務,持續發展壯大主機板市場,改革創業板市場,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到全國,推進規範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多層次股權融資格局初步形成。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推進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全面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努力使之成為服務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無形之手(財苑),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廣闊平臺。

  姜洋表示,近年來,隨著兩岸經貿合作不斷加強,以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穩步實施,兩岸資本市場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證監會將研究進一步降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門檻、允許QFII投資大陸國債期貨等問題。待《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實施後,證監會將允許台資金融機構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方式投資大陸資本市場,進一步便利台資證券公司申請大陸QFII資格,允許符合條件的台資金融機構按照大陸有關規定在大陸設立合資公司並提高持股比例等。上述措施將進一步擴大大陸資本市場對臺開放程度,有力促進兩岸資本市場交流和合作。

  他還提到,證監會將進一步擴大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支援香港繁榮發展。一是積極推進啟動深港通和完善滬港通的相關工作。二是加快推動兩地基金互認安排,借鑒香港與其他地區互認經驗,在監管體系相對獨立、監管標準基本趨同的基礎上,通過兩地監管合作早日實現基金互認。三是繼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推進內地資本市場對港開放,積極參與內地全境基本實現與香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相關工作。

  姜洋強調,證監會將強化與台灣、香港地區的溝通聯繫,優化政策制定、監管執法、資訊共用等方面的協作方式,攜手推動兩岸三地資本市場開放對接和互利共贏,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積極作用。

  外匯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香港獲批RQFII額度2700億元,新加坡獲批186億元,英國獲批122億元,法國60億元,南韓170億元,德國60億元,合計3298億元。

  巨量資金涌入股市

  經歷了周初的猶豫和調整,在源源不斷的鉅額增量資金推動下,A股多頭人氣再度迸發,滬綜指週三再獲百點升幅,並且逼近4400點整數關口,創出2008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

  3月以來,A股的加速上漲吸引了場外資金的不斷入市。儘管在滬綜指站上4000點之後,市場對A股短期走勢的分歧加大,但對長期牛市的樂觀預期和股市的“賺錢效應”,吸引著源源不斷的資金加速入市,成為推動股指上漲的主要因素。

  中國結算最新週報顯示,上周兩市新增A股賬戶數325.71萬戶,創下歷史新高。新開A股一碼通賬戶123萬戶,較前一週的84萬戶環比增長46%。與此同時,證券保證金繼續大規模流入,據投保基金統計,上周保證金凈流入7814億元,為連續四週凈流入。截至4月17日,本月保證金已累計凈流入1.22萬億元。而保證金期末餘額也達2.54萬億元,為有統計以來的新高。此外,兩融資金入市熱情未減。根據滬深交易所最新數據,週二兩市融資餘額報1.73萬億元,較前一日再度回升。

  分析人士指出,資金的加速入場顯示出對市場信心的增強。上周,兩市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數為4015.02萬戶,佔期末A股總賬戶數的比例為20.64%,該比例已連續五周上升,顯示投資者交易熱情持續走高。

  而在週一市場分歧加大、股指放量下跌的當晚,國泰君安策略組進行了一次市場情緒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533份。結果顯示,68%的投資者認為牛市進入中期,另有22%的投資者認為牛市仍然處於初期。

  全球重估中國概念 歐美熱錢加速涌港

  在內地資金繼續南下掃貨的同時,歐美熱錢近日也向香港發起第二波攻勢,港匯再度告急!

  22日下午,香港金管局再度入市承接港元買盤,捍衛聯繫匯率制度,向市場注入15.5億港元流動性。這是金管局本週第4次入市,也是本月第9次干預匯市。本週注入的208億,加上4月初注入的逾300億,為應對熱錢涌港,金管局本輪已累計注資近550億港元。但22日港匯依然很強,繼續挑戰7.75強方保證水準,金管局繼續注資已箭在弦上。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局近幾個交易日的注資都發生在歐美交易時段,顯示涌港資金流入的來源並非單一地來自內地。事實上,中國居民資産再配置、A股及港股持續大漲,正帶動全球投資者重新審視中國概念資産的估值空間及投資價值,香港本地機構及亞洲基金已開始介入,歐美的一部分“聰明錢”也已聞風而至。

  清明節後,內地資金源源不斷南下港股市場掃貨,引爆投資新熱潮。 9日歐洲交易時段,香港金管局時隔8個月後再度出手,向市場注入31億港元流動性,以抑制港元強勢,揭開香港新一輪的匯率保衛戰的序幕。

  由於涌港資金持續在外匯市場上拋售美元、買入港元,導致港匯持續挑戰強方兌換保證水準,為捍衛聯匯制,香港金管局頻頻入市干預匯市,至15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透露,金管局已承接44億美元沽盤(341億港元),並指出資金流入與港股暢旺及交投創新高令港元需求增加有關。

  熱錢在上周後半周稍作休息,于20日發動第二波攻勢,迫使金管局于當天歐洲交易時段和紐約交易時段兩度入市,分別注入23.25億及92.60億港元流動性。但港匯依然走強,並在21日歐洲交易時段金管局再度入市注入77.5億港元後,繼續貼近強方兌換保證水準,使得金管局22日歐洲交易時段不得不再度出手。

  4月9號以來,香港金管局共對外匯市場進行了9次干預,累計向市場注入近550億港元流動性。

  “‘水’涌香江意在買入中國,隨著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及其他渠道進入港股市場,並迅速成為左右市場的一股新力量後,外資也不得不重新審視中資股的估值及趨勢變化,並調整中資股在投資組合中的配置比例。”有香港市場分析人士指出。

  匯業證券分析師岑智勇(財苑)認為,香港股市的資金來源,已出現了結構性轉變,中資機構投資者成為新的主要購買力。有別於滬港通開通初期南下資金主要以零售投資者為主,中資機構投資者似乎較著重基本分析及估值,並會在與港股、A股的比較中尋找估值較低者去投資。正因如此,近期不少估值較A股同業有吸引力的二、三線中資股,尤其是科網類股份,都成為被追捧對象,不時出現在50大升幅榜中。

  核電國産化率未來有望達到95%

  國內核電近期捷報頻傳。上證報記者從22日召開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5年年會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上獲悉,今年年內預計將有8台核電機組投入商運,有6-8台機組開工建設,成為核電投入商業運營最多的一年。此外,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華龍一號”設備國産化率未來有望達95%,將大大提高核電設備廠商的景氣度。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介紹,今年預計將有8台核電機組投入商運,有6-8台機組開工建設。經過30年發展,截至2014年我國營運中的核電機組達到22台。這也意味著,今年核電開工建設數量是前30年總量的1/3。

  “核電是高效的清潔能源,目前在能源結構中佔比仍然較低,因此下一步應繼續在確保安全標準的基礎上加快發展核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昨日在會上指出。

  上證報記者還獲悉,隨著三代核電技術國産化率提高,將既解決核電裝備製造企業産能過剩開工不足問題,也能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整體能力。中廣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鹹春宇介紹,華龍一號首堆建設國産化率將不低於85%,批量化建設後設備國産化率不低於95%,關鍵設備供貨可以依託現有核電機組已經形成的國産化能力。此外,另一個三代核電技術重大專項CAP1400設備國産化率也達85%。

  分析人士稱,95%的設備國産化率目標為首次提出,意味著除了核心設備,其他設備將全部國産化。

  建設進度方面,自4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建設“華龍一號”示範機組,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在核工展上介紹,昨日福清5、6號項目正進行國家核安全局最後一輪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後即可獲得最後核準,廠址現場施工準備滿足4月底或5月初FCD條件,近期將正式開工,預計2020年商運。

  鹹春宇也介紹,中廣核防城港3、4號機組正在文件評審的高峰期,5月現場負挖,目前部分主設備已簽訂採購合同,預計7月底開工。

  上周新增A股開戶數環比增93.77%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22日公佈,前一週滬深兩市新增A股開戶數3257068戶,環比增加93.77%,創歷史新高。當周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數4015.02萬戶,環比增加16.45%。

  銀行卡清算市場6月起開放 銀聯壟斷12年局面終結

  厲兵秣馬30載,VISA、MASTERCARD等國際卡組織巨頭迎來了中國清算市場的開放。

  4月22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從2015年6月1日,符合要求的機構可申請“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在中國境內從事銀行卡清算。這意味著在中國清算市場一家獨大12年的局面被打破,中國銀聯將告別壟斷時代。

  “5年經驗”卡住一大批機構

  根據規定,申請成為銀行卡清算機構需要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至少具有符合規定條件的持股20%以上的單一主要出資人,或者符合規定條件的合計持股25%以上的多個主要出資人;且提出申請前應當連續從事銀行、支付或者清算等業務5年以上。

  央行表示,銀行卡清算業務包含持卡人、商戶、收單機構和發卡機構的大量金融資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關係到銀行間清算秩序,因此,對銀行卡清算機構實施準入管理。

  “門檻還是比較高的,5年業務經驗,就是説2010年5月以後從事支付業務的都沒有資格,這就刷走了一大批。還有連續3年盈利的要求,目前看銀行、以及支付寶、騰訊這些第一批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應該問題不大。”一支付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

  但國際卡組織要做的準備更多。央行要求在中國境內要有能夠獨立完成銀行卡清算業務的基礎設施和異地災備系統,這對於國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並不是問題,但對於國際卡組織確是個難題。“在其他國家地區還沒有這個先例,如果要真正建立這樣一個基礎設施和系統估計至少也得一年半載。”一熟知國際卡組織人士表示。

  對於境外機構而言,中國清算市場開放這一消息等了近30年。

  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市場。1988年,萬事達成立北京代表處,5年後VISA也來到中國設立代表處,多年來,中國的銀行卡清算市場始終未能開放,國際卡組織只能分享中國人境外消費的部分市場。

  2010年6月,VISA與銀聯“反目”,VISA封堵中國銀聯部分境外通道,最終WTO定案:銀聯在中國市場並沒有壟斷行為,但需要儘快開放境內支付清算市場。中國支付清算市場開放提速。去年10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符合條件的內外資企業,均可申請在我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

  據了解,央行將在近期發佈細則,將明確線上和線下跨行交易清算規則、發卡標準、賬戶管理標準等,以及申請成立卡組織的準入門檻等。

  銀聯壟斷清算市場12年

  成立於2002年的銀聯,是目前我國境內唯一的支付清算組織,在國內從事支付業務必須通過銀聯渠道。

  按照相關規定,國內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機的商戶都需要支付一筆手續費,發卡銀行拿走70%,提供POS機的銀行或銀聯的子公司“銀聯商務”拿走20%,銀聯拿走10%。坐收政策之利,銀聯一直備受壟斷指責。

  清算市場開放後,衝擊最大的就是銀聯。銀聯總裁時文朝曾表示:“銀聯就此將要‘裸泳’了。”面對已經擺在眼前的競爭,中國銀聯昨天表示,將與其他銀行卡清算機構在同樣的監管條件下,依法合規開展平等的市場競爭。

  事實上,銀聯對此次市場開放早有準備,去年底就提出“二次創業”的概念,目前正逐漸退居機構客戶身後,扮演起平臺服務角色。

  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這兩年來銀聯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也不那麼“官僚”了,一直在尋求創新發展,但由於原來的國企體制機制原因,有些想法執行不到位,轉型並不那麼容易。

  各地力推機器人産業 智慧製造前景廣闊

  4月22日召開的人工智慧與服務型機器人論壇上,來自北京市科委、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的相關領導透露,我國將加快推動發展人工智慧,加快國産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據北京市科委萬榮處長介紹,各地都在加快發展智慧機器人産業。如北京正在起草制定推動北京智慧機器人工作意見的徵求意見稿,2個月內這個意見稿將向社會發佈,未來還將加大政府採購力度。市場對機器人有巨大的需求,並在助老助殘、公共安全、醫療衛生、家政娛樂領域已經形成産品應用。為此,僅北京一地,當地政府就支援機器人科技項目30多項,投入科技經費1億元,帶動社會投資潮近3億元。上海、瀋陽、昆山等多地前赴後繼建設了機器人産業園區。

  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據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共計5.6萬台,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近5年的産業年均增長率接近60%。專家指出,汽車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最為廣泛,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在軍事、精細外科和危險作業等領域的應用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專業機構預測,2015年工業機器人的産業規模有望超過萬億,智慧製造及智慧化設備的行業前景樂觀。就全部産業鏈來看,以深圳為例,數據顯示,與機器人技術相關的資訊、家電、通訊等裝備製造業的産品規模已達3000多億元,居全國前列。2012年深圳的機器人企業産值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個別企業的增速甚至達200%。長期來看,未來這一行業仍將保持高增長態勢,産業爆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機器人産業也是國家重點佈局、推動發展的“十三五”新興産業之一。據悉,2020年機器人産業的發展目標是,基本建成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推進服務機器人産業快速發展,促進産學研緊密結合的機器人産業體系。未來有望在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醫療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部分服務機器人實現産業化、培育出2家至3家年産千萬台以上,産值規模超過百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出5個至8個機器人配套産業集群,並在人機共融的新一代機器人樣機研製取得突破。

  上市公司中,華工科技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汽車製造領域,技術先進,公司應用鐳射三維遠端機器人焊接系統,為一汽大眾奧迪Q5等高端車型的部件加工。此外,公司研發的電子感測器,主要開發生産醫用溫度感測器等。華中數控在年初推出的新一代雲數控服務平臺,實際是工業4.0或者大數據採集的智慧化技術運用。2015年,公司將圍繞主業進行産業鏈的延伸和擴展。以創新發展為基礎,加強數控技術核心競爭力的投入,加快數控系統和機器人等系列産品的市場推廣。

  利空消息:

  部分信託公司暫停新開傘形信託

  在A股此輪多空博弈中,傘形信託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

  繼今年2月叫停券商代銷傘形信託後,4月17日,證監會針對券商兩融業務再次強調,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等活動,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毫無疑問,這給當下火爆的A股市場打了一劑冷靜劑。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部分券商已明確收到指示暫停傘形信託,部分信託公司本週開始也已暫停開設新的傘形信託,個別信託甚至暫停增設傘形産品子單元。

  深交所公開譴責中科雲網控股股東

  深交所今日公告,對中科雲網(002306)控股股東孟凱及其一致行動人進行公開譴責。

  深交所表示,譴責原因係中科雲網控股股東孟凱及其一致行動人克州湘鄂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克州湘鄂情”)未履行公開承諾事項。經查明,2013年11月1日孟凱及克州湘鄂情承諾,在每次減持公司股票資金到賬後的三個月內,通過銀行轉賬等方式將上述資金總額的30%無償向公司提供財務資助。該承諾于2013年11月5日披露,披露當日公司股票達漲幅限制。

  其後,克州湘鄂情減持公司4000萬股股票,截至2014年10月8日,該筆減持款到賬1.5億元。按照上述承諾,克州湘鄂情應在2015年1月8日前向公司提供財務資助4500萬元。根據公司公告,截至2015年4月10日,孟凱及克州湘鄂情僅向公司提供財務資助款3000萬元,其餘財務資助資金最終能否提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承諾事項履行情況對上市公司影響重大,也是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據,誠信為本、嚴守承諾是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主體必須履行的義務。該事件中相關主體誠信意識淡漠,深交所依規嚴肅懲處,正是加強承諾監管的具體體現。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還指出,近年來,深交所誠信體系建設取得較大進展,誠信檔案、監管措施資訊等已經通過網站、微信、微網志等方式及時公開。在監管轉型的背景下,深交所將持續加大對承諾事項的事中、事後監管力度,建立承諾履行與公司風險分類監管等工作的有效銜接,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監管效果,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

  另據中科雲網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孟凱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正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也因涉嫌證券違法違規行為,正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公司債也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ST二重75.65億元債務逾期 退市及債務危機同時引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連年巨虧而尋求主動退市的方案被中小股東否決後,*ST二重(601268)再度陷入鉅額債務逾期困境中。

  *ST二重今日披露,截至4月21日,公司及旗下控股子公司累計有75.65億元債務逾期。其中*ST二重逾期債務包括銀行貸款本息62.89億元、商業匯票5.28億元、融資租賃本金及租金2801.22萬元,另有銀行貸款本息5.08億元、商業匯票2.12億元的逾期債務之債務人係*ST二重全資子公司。

  對此,*ST二重將原因歸咎於重機行業持續低迷致公司連續虧損,資金極度緊張。公開資料顯示,*ST二重2011年~2013年分別虧損1.4億元、28.89億元、32.07億元,去年前三季度虧損14.18億元,去年全年則預計巨虧78億元,超過前三年的虧損總額。

  查閱*ST二重去年三季報,公司去年9月底的凈資産僅為4.03億元,同比大幅減值77.79%,而去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3.34億元。資産負債表顯示,*ST二重去年9月底的短期借款高達70.9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高達22.5億元。與之相對的是,*ST二重去年9月底賬面貨幣資金僅有約4億元,該公司95.87億元的流動資産主要體現為應收賬款(35.94億元)及變現能力極差的存貨(49.22億元)。

  事實上,*ST二重去年中報、一季報及2013年的定期報告中均顯示,公司可變現的資産遠不足以覆蓋短期負債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果不其然,*ST二重今日宣佈75.65億元債務已經逾期,公司面臨鉅額償債壓力。另據*ST二重去年三季報顯示,公司長期借款也達25.72億元,在盈利能力遲遲無法改善的情況下,未來*ST二重的償債壓力有增無減。

  在宣佈債務逾期之前,*ST二重曾於今年2月份計劃主動退市。彼時,*ST二重實際控股方國機集團向全體股東發起全面要約收購,但遭到部分中小股東否決,截至4月3日,國機集團未能預受的要約股份數1.13億股,導致主動退市計劃流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