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選擇的“加減乘除”
- 發佈時間:2015-04-23 08:31:57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建淩
一位語文老師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人生的道路上岔路太多,在每個路口,我們的選擇都會不同’,由這句話聯想到哪些古詩?”學生的答案既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有“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
應該説,這些學生們的回答很精彩。當然,還有諸如“花堪折時終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名句可以作答,也都是告誡人們做好人生選擇的至理名言。
我由古人這些名句忽然想起在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白髮蒼蒼所走過的幾十年悠悠歲月中,不知要作出多少次有意或無意的選擇。有的人在某一次稍縱即逝的選擇中抓住了命運賜予的機會,從而獲得了成功;有的人因徬徨猶豫、畏首畏尾而沒能作出必要的選擇,錯失了良機。
因此,我們有必要做好人生選擇的“加減乘除”。
人生選擇的“加法”在於我們要善於在生活中加入感恩和感悟。孔子的《論語》反覆強調一個“孝”字,教育人們不能忘了你是從哪來的。沒有父母就沒有你的存在,要學會感恩父母,感恩先人,那就是“孝”。如果一個人連“孝”都做不到,又何以去“忠”和“義”呢?因此,從孔子的“孝”中,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感恩養育我們的父母,感恩教育我們的師長,感恩包容我們的社會,感恩滋養我們的親情和愛情。人,只有學會感恩,才有可能被人們認可和接納,才有可能獲得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機會;反之,那些成天怨天尤人、滿腹牢騷的人,命運永遠不可能垂青於他。
學會感悟對於人生的選擇也至關重要。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學習,除了必要的智力差別之外,為什麼有的人收穫很大、成長很快,有的人收穫甚微、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答案是“感悟”很重要。有句老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説的就是“悟”的道理。只有掌握了“悟”的精髓,你人生的選擇才會正確,你的人生才會精彩。
人生選擇的“減法”在於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減掉貪慾和抱怨。古人云:“萬惡貪為首。”這個“貪”並不單指“貪污”,而是指某人對物質或精神的需求和追求過於極化。一旦一個人對某些東西的追求過於極化,必定會採取非常的手段,也必定不會有好結果。人的生命有限,而慾望無限。我們要學會辯證看待人生,看待得失,減輕人生過重的負擔;否則,負擔太重,人生不堪重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一位著名畫家説過:“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應常想一二。”這裡的“一二”是指人生中10%~20%美好的事。如果我們都能有這樣的境界,那又何來牢騷和抱怨?其實,一個人的牢騷和抱怨多了,自己的第三隻眼——慧眼——就被它們遮住了,又如何能做好人生的選擇呢?
人生選擇的“乘法”在於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乘上勤奮和興趣。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學習中,一個人即使有再高的智商,沒有腳踏實地的勤奮苦學也是無法獲得成功的。在工作中,不勤奮不努力也是無法很好地完成各項任務的。當機遇來臨時,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擦肩而過。一位文學家説過:“人生的道路儘管很漫長,但要緊處就那麼幾步。”因此,我們要以“笨鳥先飛”的精神,用數倍的勤奮,時刻準備著,抓住機遇,走好人生最關鍵的幾步,作出最正確的選擇。
一個人的人生選擇常常與自己的專業相關。但是,術業有專攻並不代表對其他的學問或藝術不過問甚至有所抵觸。古今中外,無數名人志士既是哲學家,也是政治家、思想家,還是數學家、物理學家,恩格斯就是最好的例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各種學問、藝術有興趣,並努力去學習,這個人對生活就會充滿愛,就會獲得比那些無特長、無興趣的人多得多的選擇機會。
人生選擇的“除法”在於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消除過多的期望和自卑。我看過一份材料,上面有一個關於計算幸福的公式:幸福程度=目標實現值÷目標期望值。也就是説,在目標實現值固定的前提下,幸福程度與目標期望值成反比,即目標期望值越高,幸福程度越低;而目標期望值越低,幸福程度越高。古人所説的“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有了這樣的幸福感,我們便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憂傷和徬徨,人生選擇的機會就會倍增。
毛澤東同志在年輕時説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種自信的品格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在生活中,常常有人缺乏應有的自信,凡事縮手縮腳,前怕狼後怕虎,行事唯唯諾諾,過於謹小慎微,自然也就缺乏闖勁兒和幹勁兒,失去了很多作選擇的機會,成功的概率也比較低。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做必要的“除法”,其意義非同尋常。
當然,我所提出的人生選擇的“加減乘除”只是對於千變萬化生活的一種歸納,這種歸納是無法窮盡的。有人説:心在哪,哪就有風景;志在哪,哪就有成功;愛在哪,哪就有感動;夢在哪,哪就有未來。我要加上一句——思在哪,哪就有希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