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決“小馬拉大車”問題刻不容緩

  • 發佈時間:2015-04-23 00:31: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視近日報道遼寧吉林兩家糧庫存在以陳頂新、套取補貼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雖然,目前各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還未公佈最終調查結果,但媒體上相關報道已經鋪天蓋地,社會輿論對此也是義憤填膺。

  上世紀90年代,中央專儲糧管理經營中一度亂象叢生,經過幾次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國家把準問題病根,下決心對專儲糧分級管理的體制和政企不分的機制進行脫胎換骨式改革。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中儲糧總公司,實行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制和企業化、市場化運作機制。

  通過這一改革,理順了中央儲備糧的責權關係,建立了“確保數量實、品質好、調得動、用得上”的內生動力機制,使中央儲備糧管理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這被認為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最大成果。

  從2005年開始,國家實施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和臨時收儲政策。在經營管理中央儲備糧之外,中儲糧承擔了國家托市、臨儲任務。政策已經運作11年,對政策性收購的巨大作用不能抹殺,但運作機制不順而積累的矛盾已經充分暴露。由中儲糧“小馬拉大車”式開展政策性收購,一個直屬庫拖著數十上百個地方企業,一個中儲糧擔著全國性巨量糧食收儲的全部責任,風險多發頻發、監管難。這種運作體制機制到了必須總結調整的時候了,否則,經過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好不容易建起來的中央儲備糧垂直體系,就有可能被拖垮。

  據了解,中儲糧體系是按照管理中央儲備糧進行設計的,4萬多人、300多個庫,其收儲能力實現中央儲備糧完全自儲都做不到。作為托市、臨儲政策執行主體,只能主要靠委託地方糧食企業開展收儲。尤其是近年來,由於國家托市價不斷上調,糧價倒挂,政策性收儲規模越來越大,據報道2014年中儲糧政策性收購1.25億噸,繼2013年創下新高後再創新高。由於國家收多銷少,政策性庫存持續攀升。由於庫存攀升、供給壓力大,市場陷入低迷,“政策市”更加突出,國家又得加大收儲。

  按照國家出臺的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和臨時收儲政策,政策性收購實行中儲糧對委託企業收購資金“統貸統還”,定點、驗收、監管由中儲糧分公司、省糧食行政部門、農發行省分行3家共同負責,中儲糧企業與委託企業收購費用補貼同一標準。這一設計最大的問題是“三個有限、一個集中”:一是中儲糧在委託定點上權力有限,往往面臨地方政府以解決“賣糧難”為名義的巨大壓力;二是對委託企業監管手段有限,中儲糧與委託企業沒有人財物隸屬關係,只有合同關係,沒有行政執法權和處罰權,對受託企業制約手段有限;三是政府部門、銀行、委託企業責任有限,糧食出了問題、資金出了問題、執行政策出了問題,都有中儲糧兜著;四是由上述三點帶來的政策性收儲責任高度集中在中儲糧一家身上,“小馬拉大車”問題愈演愈烈。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性收儲中,一些地方企業風險多發頻發。所有這些問題,都容易産生對中儲糧的意見和輿論指責。中儲糧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必須重新對政策性收儲的體制機制進行總結剖析,從根本上理順責權利關係,保護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改革的成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