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政策性銀行改革初探——“把市場還給商業銀行”

  • 發佈時間:2015-04-20 07:27:1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中國網財經4月20日訊(記者 王穎)近日,國務院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方案作出了正式批復,引發廣泛關注。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強化政策性銀行的定位並非意味著對原有發展模式的全盤否定或偏離, “把市場還給商業銀行”也並非意味著政策性銀行就此在市場競爭中就面臨行將就木的命運。

  “三大行的發展定位”

  近日,官方消息放出,由中國央行會同有關單位提出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方案,已經獲正式批准,該項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將國家開發銀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同時進一步明確了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的定位。

  “對於國開行,要繼續發揮一直提及的開發性金融的作用;對於進出口銀行,要在我國對外經濟合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對於農發行,則是國家一流的現代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定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如是對中國網財經記者介紹分析。

  分析人士向記者介紹,自1994年三大政策性銀行成立以來,在各自領域均有一定發展,而幾年來國開行的資産規模增長速度則是在三家之中位居前列,發展過程中曾經一度嘗試過商業化模式探索,但一旦形成商業化模式,則將面臨融資成本上升、資本充足率降低、風險資産量增加的局面。

  “同時沒有吸收存款的功能,在與商業銀行的競爭中就處於不利地位,所以前幾年的商業化探索很難走下去,所以還是要繼續發揮國開行的開發性金融作用,走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的發展路徑。”該分析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分析稱。

  而對於進出口銀行與農發行,該分析人士表示,由於規模較小,業務較為精專,這幾年的發展模式尚屬較為明確的政策性銀行的定位,但仍有可加強明晰與提高之處。

  “改革總體是為三大行找準一定的方向,使其定位更加明確,但仍有幾方面的問題亟待其自身解決。”宗良向中國網財經記者介紹道,“要完善治理機制、組織架構體系與資本金補充機制,商業化業務與政策性業務做到規則區分,加強風險防範,保持合理增長速度,平穩發展業務。”

  “把市場還給商業銀行”

  同時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改革不僅對於政策性銀行的發展提供了重新定位與明確的契機,對於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支援商業銀行更加自由自主地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業內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介紹稱,一直以來在諸如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業務上或多或少存在著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的競爭,但由於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是非市場化的政策性資金,風險估算幾乎為0,因而往往能夠以低成本競價贏得項目競爭,而這樣的競爭原本是並不公平的。

  “不同的市場環境,不同的政策條件,起跑線不一樣,用政策性的優惠去做市場化的業務,這樣的競爭本就不公平。因此為了維護市場公平,這次改革特別強調了要清晰業務邊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對中國財經記者表示。

  因此,有銀行界資深人士告知中國網財經記者,此次改革,也是“將市場還給商業銀行,讓商業銀行成為真正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

  “把市場還給商業銀行,本質就是凡屬於市場能解決的問題,不必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解決,而是讓市場用最好的方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宗良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這對商業銀行的發展也是好事,能鼓勵商業銀行參與市場競爭,優勝劣汰。”

  宗良提出,現今在完全區分剝離政策性業務和商業化業務上尚有一定難度,但仍可作出基本合理的劃分。“最簡單的一點,但凡商業性金融機構參與較多的業務,一定是市場化的競爭性業務,而保障房建設與棚戶區改造等商業銀行不願參與或沒有能力參與其中的業務,基本可認定是政策性業務。”

  “不同的市場環境不同的政策條件下,業務邊界一定要清晰,否則就是不公平的競爭。”董希淼對中國網財經記者指出。

  “但並非表示政策性銀行不可參與市場化業務的競爭,而是一旦參與,在成本選擇和風險估算上必須嚴格按照市場化規則進行,與商業銀行公平競爭,而不是用政策性優惠來混淆。”前述分析人士如是對中國網財經記者強調。

  政策性銀行的未來營利堪憂?

  用政策性優惠的條件只能去做長遠的近期不一定能看到盈利的政策性業務,而剝離開政策性優惠全然按照市場化模式去競爭商業化業務又並無優勢,不少人士由此也開始擔憂,改革實施之後,三大政策性銀行未來是否會遭遇營利大不如前甚至虧損,從而導致發展停滯岌岌可危的局面。

  對此,相關分析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達了否定的態度。

  前述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改革延續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總思路,在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階段的時期提出,目標便是明確各金融機構的未來定位,形成多元化、相互配套、支援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與金融全球化的體系。而這其中,政策性銀行本就屬國家支援、支援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建設的金融機構,在資金成本和風險估值上都有一定保障,且本身就不以追求盈利為目的,只要微利、低利便可維持良好運營。

  “棚戶區改造、新型城鎮化建設、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中的前期投入,這些偏于政策性業務的項目實施不易,資金量需求龐大,前期商業前景也不明顯,但中國發展需要有機構來做這類型的業務。”該人士如是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

  但該人士同時指出,仍有部分業務屬於長遠的開發性業務,但同時也具有良好的近期效益,比如城鎮化建設,開發性金融機構前期介入,至少也可保證不致虧損。

  對此,宗良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分析指出:“政策性金融機構本身對市場的依賴更小,盈利能力雖然弱,但政府扶持多,成本低風險小,而且中國市場很大,暫時無法做到政策性業務和商業化業務的完全剝離。因而不必擔心政策性銀行因此而虧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