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卡清算將打破“一家獨大” 全面開放不等於低門檻

  • 發佈時間:2015-04-22 20:12: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吳雨 劉錚)隨著22日《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的正式印發,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正在迎來全面開放,此前中國銀聯“一家獨大”的局面即將打破,摩拳擦掌的國際品牌可來“打擂”,一直等待機會的民營資本也可進入。而在有序開放的同時,不少專家呼籲加強銀行卡清算市場的金融安全和監管。

  打破“專營”限制誠邀“打擂”

  目前中國支付服務市場是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民營和外資的參與程度都較高,但銀行卡清算市場卻一直未達到與之相適應的開放程度。

  人民銀行于2002年批准成立的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運營銀行卡人民幣交易處理和資金清算系統的專營性機構。而美國的維薩、萬事達等境外銀行卡清算機構儘管已在中國設立代表處近20年,但受政策制約,這些國際品牌在中國銀行卡市場的參與度十分有限。

  “較之歐美等發達國家銀行卡産業六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十多年的銀行卡清算市場需要通過市場競爭來提升服務水準,促進産業持續、穩健發展。”武漢大學金融發展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憲説。

  去年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符合條件的內外資企業,均可申請在我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此次決定從銀行卡清算標準體系、基礎設施、內控制度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準入要求。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秘書長蔡洪波認為,“不同競爭者的參與,提供不同的銀行卡清算品牌和服務,為産業各方開闢更多的合作機會,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促進市場良性競爭和規範運作。”

  銀行卡清算市場廣闊不懼競爭

  儘管中國銀聯長期處於“壟斷”地位,但對於促進中國銀行卡産業跨越式發展功不可沒。截至2014年底,具有“銀聯”標示的銀行卡已經達到近50億張,銀行卡的滲透率接近50%。

  面對競爭,中國銀聯坦然表示,將通過“二次創業”,結合“一帶一路”、網際網路+等國家戰略給中國銀行卡産業帶來的新機遇,積極開展境內外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式綜合支付服務平臺。

  可見,中國銀聯之所以不懼競爭,是看到了海外清算市場更廣闊的潛力。“伴隨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和金融項目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包括卡組織在內的支付清算設施,也必然走向國際化,而這塊‘大蛋糕’將為各方帶來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楊濤説。

  與此同時,不少收單機構也緊盯國內市場積極準備。2014年全國共發生銀行卡業務595.73億筆,金額449.9萬億元,銀行卡消費金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

  已經在國內收單市場浸潤多年的匯付天下,對未來銀行卡清算市場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未來中國支付清算市場更加開放、合作,中國銀行卡産業將更具有國際競爭力。”匯付天下高級副總裁穆海潔説。

  全面開放不等於低門檻

  “儘管支援全面開放,但是準入門檻並不低。”一位央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鋻於金融資訊安全、銀行間清算秩序、支付體系的穩定運作等方面考慮,監管層必須確保具備專業資質、穩健經營能力的企業進入市場。

  此次決定對外資和內資銀行卡清算機構在設立條件和程式、業務管理要求等方面作出了相同的規定,並要求申請成為銀行卡清算機構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至少具有符合規定條件的持股20%以上的單一主要出資人,或者符合規定條件的合計持股25%以上的多個主要出資人;且提出申請前應當連續從事銀行、支付或者清算等業務5年以上。

  “銀行卡交易數據包含大量的居民消費資訊和金融資訊,為保證本國居民的資訊安全和維護國家金融穩定性,國內銀行卡市場在開放的同時,必須採取審慎性監管。”黃憲表示,“我國銀行卡産業整體仍處於粗放型發展階段的情況下,更應加強防範銀行卡支付風險,維護我國支付體系安全穩定運作。”

  “決定的出臺並不意味著相關改革已經完全到位,以銀行卡清算市場為抓手,需進一步推動相關制度與規則的完善,圍繞移動支付等帶來的跨行業監管需要,努力構建央行主導的新型國家支付體系監管模式和協調機制。”楊濤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