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趙曉:從萬達看“中國夢”以及未來大勢

  • 發佈時間:2015-04-22 17:0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趙曉(經濟學家,香柏領導力機構首席經濟學家)

  誰都清楚,中國已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經濟必須轉型,國家也面臨轉型。中國經濟必須在未來十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躍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整個國家也需要完成全面轉型。“中國夢”能不能實現,就在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十年。

  怎麼辦?唯有創新一途。這既包括政府的戰略、制度與政策創新,也包括企業的創新。最近我特別關注創新尤其是企業創新,試圖從中找到中國經濟的答案以及找出中國未來的道路來。在我所關注的企業中,既有象“襪雲館”這樣的80後的新銳創新企業,也有象方太這樣的專業家電類中小企業,還有象萬達這樣的商業帝國。

  他們都是民營企業,沒有國家支援,沒有法定壟斷的飯吃,只能靠草根性的打拼以及創新來贏取未來。但唯有他們代表著中國經濟的活力,民營企業家在努力,中國就有希望;民企有明天,中國就有明天!

  就在我寫此文的昨天(4月21號),“襪雲館”館主朱澄剛剛在北京798藝術社區推出了史上最強的兩雙襪子:一雙不會掉線,可以滿足女性十大剛需的絲襪;一雙能夠防臭,可以滿足男性三大剛需黑襪。我觀察整個新品發佈現場,人潮鼎沸,如同蘋果新品發佈會一樣,充滿了那種創新獨有的那種震撼與活力。朱澄,一個以3000元開始創業的80後帥氣男生,正試圖以“泡泡兵”的精神,整合全球襪業資源,顛覆襪子産業,書寫他個人的“中國夢”。

  方太,中國高端廚電的領導者。2008年,我出任方太的戰略顧問,當時中國經濟正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寒流的侵襲,方太確立的應對戰略是:成為行業領跑者和市場定價者,以創新突破宏觀形勢重圍。好比熊來了,但你是森林中跑得最快的獵人,那你還怕什麼呢?這些年下來,方太真的做到了,她已經傲然領先於所有的國內外同儕。就在上個月,方太發佈了最新的油煙機,並推出全球領先尤其適合中國廚房的洗碗機,再次震撼了業界。方太掌門人茅忠群則誓言:要從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進一步邁向做一家偉大的企業。

  中國企業都如此有聲有勢,中華大地新一波轉型和創新熱潮方興未艾。中國民企NO.1,全球商業地産第一的萬達又在做什麼呢?

  最近,我讀到了王健林在深交所“創業家思想匯”的一個發言,很受震撼。如果王健林的想法實現,萬達將又實現又一次轉型,而且是革命性的轉型。萬達,將成為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國跨國企業。

  眾所週知,萬達,既是全球最大的不動産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文化企業、最大的連鎖百貨企業、最大的五星級酒店投資和管理企業,還涉足院線、收藏、足球、金融、網際網路、旅遊度假等。然而,當中國房地産退潮時,基於商業地産起家的萬達將何去處從?

  萬達的策略是:自我顛覆,不惜尋求革命性的轉型,來創造新的未來。具體構想是,改變以往房地産發展的思路,未來建萬達廣場,主要讓別人作硬性投錢,而萬達改做軟性服務,包括選址、規劃、設計、建造、招商、運營、管理等,萬達和投資方按35:65分成。

  王健林將此模式稱之為“輕資産模式”,萬達將以此輕裝上陣,幾乎是無風險地、快速滾動發展。

  萬達説到做到,2016年新開業的50個萬達廣場中,預計將會有20-21家屬於“輕資産模式”,而萬達廣場整個開業的數量將因此提升一倍。這樣的速度,宛如大象跳舞,令人讚嘆!

  截止2014年,萬達已開業的萬達廣場109個,企業規模2500億人民幣。萬達的目標是,五年之內也就是2020年,萬達廣場要超過400家,爭取達到1000家,其中“輕資産模式”的物業管理面積佔比要超過50%,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利潤要來自於租賃服務。

  這意味著萬達將從一家商業房地産驅動的企業,在五年內轉型成為一家服務驅動甚至是高科技服務驅動的服務企業。到時,萬達其實可以房地産企業的名單上去掉,萬達將華麗轉型為一家商業服務公司。

  在此基礎上,萬達的企業規模可攀升到1000億美元即超過6000億人民幣,並在海外擴張的基礎上成長為一流跨國企業。這,恐怕不僅超出了多數中國房地産企業的想像,甚至超出了多數中國民營企業的想像。

  有願景的人才能做領袖,有想像力才能持續成功!王健林的願景可想像力都是驚人的。

  萬達此舉,從消極的角度講,是可以避開中國國內地産景氣週期的消退。五年內,萬達將不再是一家房地産商,那麼房地産的潮漲潮落,牛去熊來又與萬達何干?從積極的角度講,是正好對接中國國內消費景氣與産業週期的上升,可以戰略性地快速佔領未來中國井噴式的消費市場份額,同時讓萬達向文化、高科技、金融、服務業等附加價值更高的産業形態轉型。如此,才算在中國經濟轉型期滿滿地抓住了新的戰略機遇。

  萬達2013年核心凈利潤130億元,2014年核心凈利潤148億元;2015年預計170-180億;到2020年核心凈利潤300-400億,如果三分之二來自租金利潤,意味著2020年租金達到200多億,按香港同類公司的市盈率20倍計算,萬達屆時的商業市值將達到4000億!王健林的戰略構想讓人看到再造一個輝煌萬達的宏偉願景。

  萬達能不能做到?從王健林的談話中,可以看到,萬達的轉型其實早就開始了,例如萬達在文化旅遊上的突破,萬達在制度創新與管理創新上的突破,在資訊化應用與現代金融上的突破,還有萬達在整合海內外各類資源上的能力構建,所有這些都是萬達轉型的堅實支撐。

  還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王健林向以作風硬朗,説一不二、説到做到著稱,萬達的團隊則以能打硬仗、高效高質著稱!因此,對於萬達的第四次轉型,實在有理由樂觀待成。

  追溯中國商業地産的發展,業已經歷四個階段,從第一代街鋪到第二代百貨商業,再到第三代專業市場以及第四代城市綜合體商業地産,發展迅速但也蘊含危機。未來的中國商業地産模式必須創新與突破。當萬達“輕資産模式”提出後,我們可以看到,未來將出現差異化並存的若干種不同模式:

  (1)開發租賃模式。這也是傳統的商業地産開發模式,主導者是開發商,其通過買地、建設、招商、租賃或者銷售來獲取投資回報。但真正的利益來自地方政府土地優惠帶來的差價與升值收益。這種模式未來在一二線城市將很難實現,在中西部地區的三四線城市仍有機會。

  (2)零售嫁接模式。零售嫁接模式主要是以傳統百貨商業的轉型發展為主,傳統百貨曾經是商業地産開發企業的主要招商對象。但是,近年來節節上漲的租金、同質化競爭導致的利潤下滑以及商業坪效持續下降,迫使百貨企業不得不另謀出路。百貨企業在與商業地産開發企業合作中發現商業與地産結合的資本杠桿原理後,紛紛投身於 自主開發領域。

  (3)渠道整合模式。渠道整合商扮演著“二房東”的角色,他們對物業整體租賃後進行包裝、統一品牌,然後分租提點。渠道商能消化大量的物業經營面積,因此在百貨時代,渠道商業成了招商的主力對象。然而,隨著商業地 産發展成熟以及渠道商的現金流日益充足,渠道商轉而利用渠道優勢與現金流産生的資本杠桿優勢自身來發展商業地産獲利。

  (4)渠道壟斷模式。商業地産開發者選擇從商業渠道“壟斷”入手,利用資金優勢直接代理國際一二線品牌,從而控制高端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渠道,為自己的商業發展奠定了核心競爭力。如娃哈哈在杭州錢江投資的第一個購物中心WAOW PLAZA廣場就是如此。

  (5)特色經營模式。特色經營模式主打差異化經營道路,引導消費發展到感性消費,最終形成體驗式消費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由第四代城市綜合體的基礎上延伸出來,可稱為四代半商業。第四代城市綜合體的開發不是每個開發企業都能夠開發的,其資金的沉澱與運營的難度蘊涵了巨大的不可測風險。

  (6)資産管理模式:作為泛金融類産品,商業地産的“投融管退”四個環節構成一個完整閉環,每一環都少不了資本的身影。在西方,四個環節相對分工、分開又彼此合作非常普遍,但在傳統中國商業地産模式中,資本僅在企業內部迴圈,商業地産也僅有三種主要經營模式,即完全出售、混和持有、完全持有,現在萬達的“輕資産模式”將進入商業地産中最豐富的價值鏈部分,並打破傳統,與西方對接,引領中國商業地産的新的發展模式和潮流。

  萬達的“輕資産模式”堪稱最先進的商業模式,代表著業內最新的探索和突破,勢必引領業界新潮,但模倣者又很難超越。

  雞蛋從外向裏破叫滅亡,從裏向外破則是新生。成功者最難的是不斷創新,持續成功,因為這意味著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其實是對驕傲自滿的人性挑戰,因此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所以管理學上才有“總裁生命週期”的説法,表徵一個將企業帶向成功的領導人最終卻因為固步自封、墨守陳規而將企業引向了失敗。

  但我驚喜的看到,中國的一代企業家不僅敢做敢為,勇於創新、善於創新,而且開始用網際網路思想打破企業家創新引領的宿命。例如,馬化騰用微信顛覆了自家獨步江湖、非常成功的QQ,贏來更大成功!但馬化騰也坦承,如果競爭對手推出微信,騰迅就將危如累卵!萬達也是這樣,自己顛覆自己,業已經歷數次轉型,從地産走向商業地産,從國內走向國際,從房地産走向文化旅遊,如今再革自己全球商業地産老大的命,以創新轉向服務、資訊和金融業的新的未來。

  創新,對於下行的中國經濟,實在是最強而有力的支撐力量。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很難稱得上良好。官方公佈的2015年一季度的GDP增速是7%,已是近六年來最低。實際增長或許更低!但當前的經濟形勢也很難用“危機”來形容。以房地産-重化工業為代表的舊增長模式業已退潮,但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産業甚至於新一輪創新熱潮正在崛起。2014 年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為 48.2%,超過二産 5.6 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 50%,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 2.6 個百分點,成為當前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由於産業轉型,單位 GDP 對就業吸納能力提升, 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 1322 萬人。

  如果中國有萬達、方太、襪雲館等一大批的優秀民營企業創新的引領和驅動,那麼,5%的優質增長實際要比舊的劣質的8%的增長還好。那我們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有企業家們的創新,再加上頂層設計與宏觀制度的的創新,中國經濟才真正有可能進入“新常態”,也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夢”的也才有真正實現的可能。

  但王健林志不在小,從他的談話中,他的思想早起走向了全球佈局與全球影響。如此我更加相信一句話:過去三十年主要是世界影響中國,而未來三十年越來越多的將是中國影響世界!

  你信嗎?夢想創造未來,相信成就未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