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部崛起新思維:發揮特色優勢 打造經濟新增長極

  • 發佈時間:2015-04-22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梁文艷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集中部六省發改委負責人及相關專家,座談新十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編制相關問題。據媒體報道稱,新的規劃將更側重提出針對中部區域經濟特徵的發展戰略,另外地方也側重爭取先行先試的改革空間,包括對外開放等。同時多省已明確表示要積極儲備項目。

  據悉,此次中部崛起新規劃有望2016年上報國務院審批。

  促中部崛起助推經濟新增長

  所謂中部主要包括華中地區三省、華東地區兩省以及華北地區的山西省。據數據統計,中部六省總面積約10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0.7%,截至2010年,總人口達3.6億,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6.4%。

  據《中國産經新聞》記者了解到,中部崛起計劃首次實施于《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當時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計劃爭取到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水準顯著提高、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

  但是,目前從一些相關數據來看,中部地區在總量增數上正在或已經走出塌陷,但作為我國重要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中部地區在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每人平均財政支出、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跟全國平均值以及東部地區相比還有差距。

  “當前,在‘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開發的大背景下,加快中部崛起的重大佈局,無疑是關鍵的一步。” 中研普華研究員李湖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教授丁建臣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説,“從1987年的‘沿海開放’、90年代初的‘上海中心建設’、90年代後期的‘西部大開發’、2005年左右的‘東北振興’及之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再到‘中部崛起’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啟動,改革開放以來,制度變遷與政治經濟週期相關性越來越高,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壓力和任務越來越重,‘中部崛起’凸顯出通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改革新思維。”

  正如丁建臣所言,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

  記者了解,促進中部發展除了提高我國糧食與保障能源外,還對環境資源、擴大內需以及培育經濟增長點帶來利好。

  有業內人士稱,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等東部沿海地區要素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既有的優勢正在減弱,傳統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加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周邊國家競爭加劇的影響,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刻不容緩。

  與此同時,廣大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優勢明顯,産業發展空間較大。因而在此背景下,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産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推動下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也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下優化區域産業分工格局的必然要求。

  李湖表示,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加快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一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産業紛紛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轉移方式和轉移區域日趨多元化。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市場、勞動力等優勢,不斷增強承接産業轉移的主動性。

  推進“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

  可以説,促進中部崛起已是必然選擇和客觀趨勢。那麼經過了多年發展之後的中部地區,這次新規劃究竟會有哪些重點呢?

  李湖表示,今後5到10年是中部地區發揮優勢、實現突破、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加快中部地區崛起,有利於發揮中部地區綜合優勢,優化人口和産業佈局,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挖掘發展潛力。

  “因而,重點是推進中部地區‘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更好地發揮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對全國發展的支撐能力。”李湖進一步表示。

  所謂“三個基地”,上文提到的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而“一個樞紐”,即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有業內人士稱,“三個基地”是非常明顯的優勢資源。中部有肥沃的土地資源,是我國的糧食主産區之一;在能源原材料方面,山西、豫西,湖北、安徽等地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另外,這些區域也有著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在裝備製造方面,也有很多有名氣的重工業城市,如武漢、長沙、株洲、鄭州等。

  “中部地處全國中心地區,有著成為全國交通樞紐的天然優勢,連接全國的便捷交通對於實現‘三個基地’建設也有著促進作用。”該業內人士表示。

  中商産業研究院行業分析師許立永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新規劃主要著眼于中部地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的空間佈局、重大政策支援以及區域及次區域內外的合作開放和保障措施等方面。

  “新規劃將更側重地提出針對中部區域經濟特徵的發展戰略,另外地方也側重爭取先行先試的改革空間,包括對外開放等。”許立永説。

  對於中部區域經濟特徵而言,許立永則強調,此次新規劃或將實施中部特色戰略,當然還要完成地方佈局項目儲備。

  4月16日,由發改委起草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公佈,這也是我國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臺後,國務院批准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規劃的發佈,意味著決策層為進一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于合軍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如果把長江經濟帶比喻成一條長龍的話,那麼長江中游城市群就是中間龍腰,如果這一段不活的話,龍頭、龍尾必然聯繫不上。通過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發展,可以儘快培育形成長江經濟帶,打造成全國甚至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經濟帶和支撐帶。”

  其實不論國家怎麼對中部崛起進行佈局,最終還是要達到中部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水準顯著提高、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

  李湖表示,未來的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將不是土地、能源、資金,而是人才。在中部地區,如何培養、使用和引進併發揮人才對轉型發展的驅動力作用,將是個極為關鍵的因素。發揮重點城市如武漢的高等教育優勢,加快教育改革,擴大國際合作辦學,培養創新人才,出臺相關人才政策,用人機制和國際接軌,用人才帶動中部全面發展。

  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對新規劃編製作了一些具體的安排。首先,近期,將組織專家赴中部六省開展調研,進一步徵求各方意見。其次,中部六省8月底提交規劃建議稿,9月份形成思路、框架後與六省研究分工,形成初稿,10月中旬修改後,召開部級聯席會議,再修改完善。最後,2016年1月徵求省部意見,5月份報送國務院審批。

  丁建臣告訴記者,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中部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等經濟區位劣勢地區,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將縮小,東西部資源優勢互補將加強,相關的配套系列改革措施將細化,真正的中部崛起尚需幾代人的努力方可實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