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募基金經理緣何現“奔私熱”

  • 發佈時間:2015-04-22 05:24: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行業發展視角看,“奔私熱”主要反映出公募行業自身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打破藩籬”,加快轉型走出去,提升留住人才的能力

  伴隨股指攀高,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數字也創出新高。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4月21日,近1年來離職基金經理達232人,而去年同期僅為156人,同比增幅高達48.72%。其中多數辭職理由為個人創業或直接加盟私募,比如興全基金的陳揚帆、華夏基金的趙星宇,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公募基金經理頻頻“奔私”?

  牛市行情提供契機

  除了創業理想、個人因素之外,“行情那麼好,我想去奔私”,是不少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現實原因。

  一名業內人士坦言,“過去在公募基金,即便産品凈值翻番,投研人員也難以獲得收益。如果碰到牛市,情況會更複雜,別人賺100%,你只賺了70%,你的排名就是在後二分之一,還有可能被扣錢。”

  基金經理集中投奔私募,高額回報是誘因。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後多數可充當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而按照一般陽光私募基金的管理辦法,私募管理人能從基金投資的收益中提取約20%的回報,以20億元的資産管理規模來説,假設能夠有10%的收益,僅此一項,管理人的年收入就高達4000萬元,再加上1%的管理費收入,一個成功的私募管理者的月收入甚至比一般的公募基金經理的年收入高。

  放在更加宏觀的公募行業發展視角看,“奔私熱”主要反映出行業自身要實現長遠發展,還必須“打破藩籬”,加快轉型走出去,提升留住人才的能力。

  一些“老公募”的看法很有參考性。曾經的公募明星基金經理王茹遠認為,傳統公募基金的調研方式、內部報告、答辯、入池、買賣約束等都不能適應新的變化,大家看到的結果是,越是流程嚴謹的大基金,投資業績越趕不上趟。繁文縟節的流程都成了提升投資業績的桎梏。

  相比以往因基金公司內部考核壓力、薪金待遇或權力鬥爭引起的基金經理離職潮,在這一波“奔私熱”背後,是基金經理對身份認同的疑惑。民生加銀基金前總經理俞岱曦一針見血地説,傳統公募目前面臨著規模增長的瓶頸。因此,對於基金公司來説,業務多樣化的基金子公司和專戶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在行業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公募基金公司的非公募業務加速拓展,公募業務的重要性有所調整,薪資標準相比金融行業其他工作優勢有所減小。這也是很多人離職的原因。

  “有人認為,公募基金離不開它的金融普惠屬性,在風控、資訊披露等方面的諸多規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募業務發展,這種觀點有些片面。公募基金也能在産品設計、內部管理、人才激勵約束等方面更加靈活,發起式基金産品的推出、公募股權激勵的試水,都説明行業發展潛力還很大。”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魏璐説。

  並非皆大歡喜

  私募基金固然有激勵機制靈活等優勢,但業績並非“滿堂紅”。格上理財統計,陽光私募基金今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為17.39%,其中,進行傳統股票類投資策略的陽光私募,2015年一季度平均收益達16.97%,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14.65%。

  對於所謂的專業投資者來説,陽光私募這樣的成績單很難讓人滿意。“其實,私募跟其他與證券業務相關的公司一樣,都得靠股市行情吃飯,目前陽光私募的收入主要依靠固定管理費和浮動業績提成,其中浮動業績提成是絕對大頭。”一位小型陽光私募基金公司人員坦言,目前陽光私募基金公司超過1萬家,絕大多數基金的業績都不是很理想。

  2014年是2010年以來最好年份,格上理財統計,傳統股票策略的陽光私募基金在2014年平均收益率為31.40%,其中行業前10名産品收益率均超過110%。這樣的成績在公募基金産品中屢見不鮮。

  從長期業績表現看,私募基金業績內部分化嚴重,與公募基金相比穩健性偏差。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除了誘人的“錢”景之外,私募更多采取合夥人機制,這不僅是利益的捆綁,更是文化的認同,公募基金應借鑒這些私募基金的優點,增加留住人才的籌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