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居家護工“有市無價”

  • 發佈時間:2015-04-22 00:33:49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一人生病,全家受累”應當説是病患家庭的真實寫照,尤其家有半失能或臥床不起需要照料的病人則更讓人心力憔悴,也許,聘請

  專業的居家護工對他們來説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護工並不是單純的保姆,要做的也不僅是守著病患那麼簡單。

  近日,北京市出臺規定稱,居家護工將有統一標準,並統一持證上崗。然而,記者近日走訪蘭州市場卻發現,業界尚沒有統一標準,持證上崗實現起來也困難重重。不僅護工市場價格混亂,從業人員缺口大,而且從業人員的素質也讓人擔憂。

  業內人士建議,對於居家養老護工,政府和社會應該“兩條腿”走路——政府制定護工的準入機制,規範護工市場,解決護工缺乏培訓、無人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社會引進競爭機制,培育專業的居家護工市場,統一規範護理服務價格。

  家住城關區的趙女士近來心裏頭有點“堵”,自己年逾八旬的母親因病導致大小便失禁、生活難以自理,兄妹幾人或工作忙或在外地,無法每時每刻陪護身旁。她們想找一名護工,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可問了很多地方,托了很多熟人,也沒發現合適的。“走在街上只要看到有家政廣告,我就打電話問問,提供老年人護理業務的公司本來就不多,還有的一問年齡、身體狀況就直接推掉了。”趙女士無奈地説道。

  “找個專業的護工怎麼這麼難呢?”有這種煩惱的遠不止趙女士一個人,西固區的張先生家有獨居老父,然而近年來,父親卻逐漸有了老年癡呆的症狀,自己卻因為工作無法每天看護,“這種情況不找人看著是不行的,”張先生感慨道,“本想找個保姆,但是我查了一些資料説治療老年癡呆需要日常做一些輔助治療,所以想找個護工進行專業護理。”然而讓張先生失望的是,“問了一圈,一聽老年癡呆都説不清楚日常怎麼護理,有的一上來就談價格,最便宜的一個説是白天看護每天120元,像我父親這種情況還得根據具體情況加錢,最少30元。”

  張先生算了一下,如果按每天150元算下來,父親每個月的護理費也得將近5000元,“這等於我每個月掙的錢全花到護工身上了,這樣還不如我辭職看護呢。”最終,張先生選擇每月花2500元為父親請保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記者通過走訪蘭州多家家政公司後也了解到,目前蘭州市場護工收費標準一般是按時間段來計算,12小時的價格多在120至130元,24小時則在180至200元之間。而這個收費標準只適用於生活能自理的病人。如果病人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需要翻身、管吃喝拉撒則還需要在時間段收費的基礎上加價20至50元不等。此外,一般還需給護工管飯,如果不管飯,一天也要加價10至20元不等。由此來看,護工幹的活越繁雜收費也就越多,但是具體的加價標準則是由護工及僱主來協商。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與月嫂按照服務水準等級收費不同的是,護工的叫價方式還較為粗放,而且是按天計算。“按理説,護工的收費標準應該也是按照是否持證上崗,服務水準高低來區分的,但目前由於願意幹的人太少,沒有統一的培訓和管理,所以只能是按照12小時和24小時的時間長短來收費。”蘭州某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和一線城市相比,蘭州的護工市場無論是收費還是服務都處在比較混亂的狀態。

  老齡化加劇護工缺口

  根據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至2020年,中國的半失能老人將達到6852萬至7590萬,失能老人達到599萬至674萬,養老護理員崗位則應達到657萬至731萬。據此研究估測,目前中國的養老護理員缺口在300萬至500萬人。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老年護理行業的巨大缺口。原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衛生發展與戰略研究室主任李衛平表示,我國老年護理服務産業供需矛盾巨大,面臨“有市無價”的窘境。

  蘭州某全國連鎖家政服務中心負責人馬先生告訴記者,“公司以前也培訓過一批護工,可他們大都幹一年以後,就陸陸續續轉了行,現在我們這兒的護工流動性依舊很大。”此外,他還表示,照顧身有疾病的高齡老人責任重,稍不週全可能就會影響到老人的身體健康和疾病康復,這樣的風險是公司和員工都不願意承擔的。

  “照顧老人可不是什麼輕鬆的活兒。”曾照料臥病在床老人1年的護工老金説,除了洗衣、做飯、打掃房間外,還要給老人喂藥、定時翻身、清理大小便,並定期洗頭洗澡和做簡單推拿按摩,騰出手來時又得陪老人説説話……“這些活兒往往一幹就是一整天,即便如此,還常會因為‘老小孩’鬧情緒受委屈,還不如去醫院做短期護工實在。”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居家護工大都來自農村及偏遠山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齡偏大,沒有接受過醫療護理和老年護理的系統教育,僅憑企業內部崗前培訓或個人經驗就上崗工作。在居家護工方面,蘭州可以説還處於保姆家庭型階段,並非專業護理型。

  記者也在街頭隨機採訪了一些老人,結果顯示,老人們最希望得到的護理服務項目包括個人衛生護理、疾病慢性病預防護理、保健指導、心理諮詢等。對於年邁的老人,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是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同時,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受訪者中有80%對健康方面的需求比較高,希望有專業人員能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慢性病指導,時刻提醒他們吃藥,監測血壓和血糖變化,使自己的病情得到控制。

  家政公司難出優質護工

  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合格的護工呢?蘭州一家三甲醫院的護理部主任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護工多是農民工,很多人只是憑經驗護理,而一名合格的護工除了能照顧病人的飲食起居,還應該能夠發現病人病情的細微變化,並給予病人飲食、功能性鍛鍊等方面的指導。

  “護工在養老機構的正式稱謂是養老護理員,養老護理不是簡單地照顧老人,清潔打理,而是一項強調專業技能的技術工種。”蘭州某家民營養老機構公寓負責人張主任説,老年人的護理有其自身特點,像臥床的老年人需要經常翻身、按摩、換床單,如果沒有掌握最基本的翻身技巧,那麼每天數次翻身對於老年人和護理員來説,都是負擔。

  張主任説,從家庭保姆轉為養老護理員,必須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涉及職業道德、基礎護理、康復護理等,有資格證才可進入這個行業,他們除了能照顧老人翻身穿衣、喂飯喂藥、刷牙洗澡,還要懂急救,會做心肺復蘇,能進行心理疏導,可熟練測量血壓等。

  一位從事家政服務行業多年的人士坦言,護工的培訓模式多為手把手的師徒式培訓,一位新護工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獨立工作,這期間還得出工資,遠沒有只提供月嫂、保姆划算。

  “護工這類人群流動性大、但對於專業性的要求還比較高,要成立正規的調配公司難度較大。”該業內人士説,目前蘭州尚無一家專業的居家護工公司,很多家政公司只是“捎帶”做居家護工服務,而國家對自聘的護工沒有統一管理規定,也沒有規定明確的管理部門,規範化管理還有一定難度。

  培訓服務仍是行業“短板”

  2014年6月起,甘肅省民政局曾在蘭州大學舉辦過幾期養老護理輔導員遠端集中培訓班,當時共有近80人參加了培訓班。蘭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説,培訓內容涉及養老護理員職業道德、基礎護理、康復護理等,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相結合,旨在提升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準。參加培訓的人員系統學習了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理論知識以及實際操作技巧,並全部通過了由甘肅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組織的理論和實操考試。

  據了解,養老護理員職業等級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技師四個等級。不過,培訓的對象都是養老機構的員工。那麼,對社會上自聘的護工能否進行此類培訓呢?工作人員表示,民政部門的培訓只針對養老機構。

  就護工培訓問題,記者也諮詢了蘭州市城關區就業局,但工作人員介紹説,目前,家政類和月嫂類的培訓最熱,報名的人很多。而醫學護理類培訓因為諮詢的人少而不能開班。“以前,我們也開辦過針對陪護員的醫學護理培訓班,請醫學院臨床專業老師來授課,課時22天。但已經停了一段時間了,主要是報名的人少。”這位工作人員説,只要有足夠數量的人想參與培訓,醫學護理班可以馬上開辦。學員只需提供身份證和照片即可。費用全免,而且,就業局還會給合格者頒發培訓證。

  護工市場亟待規範化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政府部門應將護工專業培訓納入勞動者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範疇,免費培訓和發證。同時,建立護工持證上崗和定期培訓制度,提高護理工作水準,保障護理工作服務品質。

  “除了養老機構的養老護理員,目前我國護工市場缺乏統一的政策規範和行業指引,監管存在空白地帶,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相關政策和管理規範。”有人提出,可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培育專業的居家護工公司,逐步形成以派遣護工為主、個體護工為輔的護工隊伍。同時,統一規範護理服務價格,可以使護工的勞動價值更容易得到認同,也使他們的素質可以更好提高。

  “工作種類比較臟比較累、護工的社會地位不高、收入較低是導致專業人員不願擔任這份工作,護工隊伍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也有人認為,如果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並大規模、高頻率地對護工進行免費培訓,也許能夠使整個護工隊伍呈現年輕化和穩定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