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訊公開 折射管理之變
- 發佈時間:2015-04-21 11: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起政府資訊公開,曾經有個調侃:公開的資訊多是大家不想看的,想看的資訊卻不願意公開。這種現象如今正在被強力改變。
自2012年開始,國務院辦公廳圍繞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大力推進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如“三公”經費、財政預決算資訊、政府採購項目的目錄、標準及實施情況,安全生産、就業、信用等領域的有關資訊,已主動向社會進行公開。政府資訊公開已成今日越來越迅猛的時代浪潮。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5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眾關切,以推進重點領域資訊公開為有力抓手,對今年的政府資訊公開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評價。
重點突破 要求細化
堅持以推進重點領域資訊公開為突破口,以要點的形式漸次、逐步推進是近年資訊公開工作的“新常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蘇竣教授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表示:《工作要點》從推進重點領域資訊公開、全面加強主動公開、強化依申請公開管理和服務,以及加強制度建設等方面,全面部署了今年的政府資訊公開工作,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依法治國的具體行動,也是建設資訊化政府的具體措施。
《工作要點》明確指出了2015年重點推進的9大資訊公開領域,分別是:推進行政權力清單公開;推進財政資金資訊公開;推進公共資源配置資訊公開;推進重大建設項目資訊公開;推進公共服務資訊公開;推進國有企業資訊公開;推進環境保護資訊公開;推進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公開;推進社會組織、仲介機構資訊公開。亮點之一是要求更加細化。比如對於承擔的行政審批事項,均要發佈服務指南,並對服務指南的基本要素做了規定;又如財政資訊公開方面,要求及時完整公開政府採購項目資訊、採購文件、中標或成交結果、採購合同、投訴處理結果等資訊,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逐步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呂艷濱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表示,無論是各類重點領域資訊的公開要求,還是對重大政策文件的解讀與切實回應社會關切,《工作要點》體現了一種治國理政理念:把資訊公開作為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路徑,折射出政府管理逐步從單純的管制向引導與服務轉變的趨勢。
《工作要點》中的任務分工明確,並一一制定了牽頭落實單位。下一步貫徹落實的舉措,主要有三:一是出臺配套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工作要點,分解細化方案,明確分工,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二是公開落實情況。各地區各部門落實情況將納入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向社會公佈,接受公眾監督。三是加強督查評估。國務院辦公廳將適時對要點落實情況進行督查,並委託有關機構對各地區各部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第三方評估。
為什麼圈定這些重點?
為什麼選擇這些重點領域推進資訊公開?因為這些是最能回應公眾關切的領域,公開最給力。9大重點領域,分屬三大方面:一是黨中央的重大決定。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資訊公開。為此,《工作要點》對相關領域的資訊公開提出了明確的細化要求。
二是國務院的重要政策、重大部署和重要會議對資訊公開提出的相關要求。如權力清單,是今年改革重點,需要著力推進。因此圍繞簡政放權,推進行政權力清單公開、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中的社會組織和仲介機構資訊公開等。呂艷濱認為,這體現了與改革同步、為改革服務的理念。比如仲介機構的資訊公開。培育和發展仲介機構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仲介機構是行政審批事項下放轉移的重要承接單位,但是,如果仲介機構發育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到位的話,非但無法實現簡政放權的目的,還可能滋生腐敗。在簡政放權中,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政府下放的權力落在“膝蓋”上,落不下地的情況,原因就是所謂的“二政府”的阻塞。因此,推進社會組織、仲介機構資訊公開,一方面可以發揮監督作用,一方面可以促進其有序發展。
三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與民生密切相關領域,如推進公共服務、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國有企業等方面的資訊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表示,其多涉百姓詬病領域,比如“電老虎”、“兩桶油”、“上網慢、上網貴”、高速收費,看病難、看病貴等,都是百姓生活中的“痛點”,納入工作要點,積極回應了百姓呼聲和要求。雖不能一蹴而就,但已邁出了可喜一步,下一步要形成智慧合力,把制度建立更有效、更順暢。
其中,國企資訊公開是一個亮點。國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者,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其因身份特殊,相對於民營企業,在佔有和利用國家公共資源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也就同樣負有公開資訊的義務。這也是監督國企、推進國企管理創新的手段。此次要點明確要求推進國企資訊公開,要求有關部門制定國企資訊公開的指導意見,必將進一步推動今後國企的資訊公開工作。
政府數據公開的經濟意義
《要點》的另一個亮點是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政府數據公開。政府數據公開,意味著什麼?蘇竣分析,關鍵詞是“服務”。也就是説,在過去透明、監督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公開的目的之一是致力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政府數據的公開,就是鼓勵和推動企業、第三方機構、個人對政府公共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應用。大量的政府基礎數據經過加工後,可以轉變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資源,實現附著的經濟價值,成為大數據分析等一些新興行業的創業創新財富,從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從事專利數據分析的創業者鄧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2014年12月10日,為了擴大智慧財産權基礎資訊資源共用範圍,滿足社會公眾獲得國內外專利基礎數據的需求,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專利數據服務系統正式開通。“有米下鍋”的鄧先生通過對政府公開的基礎數據進行二次加工和挖掘,為客戶提供服務。
政府資訊資源,需要自由流動,如同銀行貨幣,只有加速其流動,才能創造巨大的效益,以促進經濟增長。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有用資訊的80%由政府所掌握,但是,長期以來,這些資訊一方面大多處於不對外公開狀態,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政府資訊相互割裂,不共用,形成一個個資訊孤島,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認為,政府數據公開孕育著巨大的生産力。政府資訊公開,服務於公眾需求,突出服務性,大力促進政府間資訊共用,推動政府佔有資訊的社會化過程,可以避免資源浪費,産生倍增效應,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
“政府資訊要為社會所用,要和經濟發展、發展方式轉變相適應。”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説,政府資訊公開,將會發揮更大的基礎性作用。跨部門資訊共用,輿情監測,公共服務數據等各方面的統籌考慮,使得資訊公開向上延伸,撬動行政體制改革,促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向下延伸,與民眾互動,構建社會共同治理平臺。(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