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打擊侵犯知産和制假售假要點明確

  • 發佈時間:2015-04-15 09:33:3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的在於營造公平競爭、放心消費的市場環境

  □ 新華社記者 于佳欣 毛振華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2015年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明確了6個方面24項重點工作,從完善法律法規、圍繞社會熱點加強監管執法、強化制度保障、推動社會共治等方面加強對侵權假冒行為的治理和監管。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柴海濤認為,《工作要點》的出臺體現了依法治國的重要理念,讓打擊侵權假冒商品有了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明確了專項整治的領域,突出問題導向,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放心消費的市場環境。

  《工作要點》首先提出要完善法律法規、健全規章制度。配合製修訂電子商務法、種子法,推進修訂著作權法、專利代理條例、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化粧品衛生監督條例,推動完善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規定。研究修訂專利法、藥品管理法、智慧財産權海關保護條例。制修訂商品品質、農資市場監管等部門規章,加強標準體系建設。

  去年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近日召開的例行發佈會上説,2014年全國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共查處侵權假冒案件17.8萬件,公安機關偵破涉嫌犯罪案件2.8萬件。檢察機關起訴案件1.9萬件,審判機關審結案件1.8萬件,比2013年分別增長32%和52%。

  儘管打假成效顯著,但在侵權假冒領域仍然問題突出。為此,《工作要點》提出抓好4項集中整治行動,包括將打擊網際網路領域侵權假冒行動延長至年底;深入推進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專項整治;清理全國的“山寨加油站”和“黑加油站”;開展中國製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對出口非洲、拉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點商品開展整治等。

  網際網路侵權行為日益普遍。成都風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楊榮告訴記者,他所經營的三國題材衍生品推向市場後,不出幾週就會被大量仿製,網上尤甚。“錢可以一點點掙,但智慧財産權侵害是傷筋動骨的事情。”他説,只有加強對網際網路侵權行為的打擊,企業研發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山東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教授唐錫光認為,近年來,網路正在成為智慧財産權侵犯和制假售假的集散地。原創文化産品及其衍生品在網路上更容易被複製、傳播和銷售。這些假冒仿製品甚至還會借助網路“出海”,對我國海外形象也是一種無形傷害。《工作要點》的出臺無疑為網路打假注入一針強心劑。

  打擊侵權假冒商品是否有效關鍵在落實。《工作要點》從強化保障措施、提高執法效能,深化改革創新、強化司法保護,推動社會共治、引導全民守法等角度進行了明確。

  柴海濤説,隨著資訊技術和電子商務發展,通過網際網路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現象日益突出。網路侵權假冒的主體身份不明確、交易行為更隱蔽、生産流通跨區域等對傳統監管模式提出挑戰,在監管中需要強化技術支撐、完善保障機制、提高執法效能。

  《工作要點》提出要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資訊技術,對侵權假冒商品追蹤溯源,完善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完成中央資訊平臺與省級平臺的對接互聯,建立違規失信企業“黑名單”。

  柴海濤表示,加強執法與司法的銜接,是發揮我國執法體制優勢的關鍵。行政執法快速靈活,可以有效制止一般違法行為,刑事司法懲罰力度大,能夠對犯罪行為形成有力震懾。同時,建立違規失信企業“黑名單”,有利於提高各方參與打假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約束和防止企業造假行為。

  針對假冒侵權商品的跨境趨勢,《工作要點》還提出深化交流合作,利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商貿聯委會做好智慧財産權磋商。圍繞重大涉外案件開展跨境聯合執法,開展中美海關打擊跨境侵權商品貿易執法行動,推進檢驗檢疫電子證書國際合作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