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服務貿易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戰略選擇

  • 發佈時間:2015-04-20 07:35: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2年4月,國務院轉發了由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十四個部委共同簽署的《關於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標誌著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為加快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營造了宏觀環境。三年時間過去了,我國的中醫藥服務貿易領域的貿易實踐取得了哪些進展了。

  帶著這個問題,國際商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建銀。他所在的機構第一次編輯發佈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年度報告,總結評述中醫藥服務貿易領域的成果,記錄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歷程。

  黃建銀認為,三年來,政府相繼成立了中醫藥服務貿易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啟動了服務貿易重點項目、骨幹企業(機構)和重點區域建設,通過這些工作探索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體制機制、標準體系和統計體系建設,各地結合自身優勢和資源條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了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良好局面。“國際市場需求是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和服務貿易業態不斷發展的驅動力。最先是對於針灸的需求,後來發展為對中醫針灸教育的需求,同時有些國家認可以食品、食品添加劑或營養保健品身份銷售的中藥。隨著海外市場擴大及從業隊伍的壯大,中醫藥教育需求不斷增加,海外中醫藥培訓與院校教育應運而生,中醫藥服務貿易的範圍在逐步擴大,內容也日益豐富。目前,我國中醫服務貿易發展主要以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提供模式為主。中醫藥服務貿易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戰略選擇。”黃建銀説。

  記者: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走出去”和“請進來”同樣重要。近年來在媒體上有很多地方完善中醫藥服務功能,吸引境外消費者來華就醫的報道。請問,境外消費提供模式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黃建銀:各地在這方面的確有不少亮點。例如黑龍江五大連池接待俄羅斯客人進行火山礦泉溫泉療養和針灸按摩等中醫療法人數每年近20萬人。吉林省、遼寧省接待來自日本、南韓和東歐的客人,進行以醫療保健服務和採購人參等為目的的中醫藥旅遊觀光。西北地區的甘肅、寧夏以會議、項目合作帶動中醫藥旅遊,主要市場群體是穆斯林。廣西、海南三亞以充沛的日照、清新的空氣和海濱沙灘等不可複製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吸引大量來自獨聯體、北歐等國家的遊客享受中醫醫療保健服務。三亞市中醫醫院自2002年以來大力開展“中醫療養遊”,已接待各國客人近7000名,尤其是為震驚世界的“別斯蘭恐怖事件”10名受害兒童做中醫康復治療,為中醫療法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成功範例。內蒙古國際蒙醫院憑藉蒙醫蒙藥安全價廉的優勢,以優質的醫療服務贏得了蒙古國患者的好評,2013年開院不到一年即診治了蒙古國患者3000多人次。

  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地以中醫藥大學等優質文化資源為依託,開展中醫教育、培訓、文化交流等,帶動中醫藥文化健康旅遊的發展,成為中醫藥服務貿易的主要收入。北京廣安門國際醫療部前來就診的國際患者來自32個國家。當然,中醫藥服務貿易境外消費提供模式的整體發展水準還處於探索和起步階段,還需要多種業態相結合,整合會議、健康旅遊和中醫藥文化資源等多個服務貿易要素。各地也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

  此外,外國人來華攻讀中醫藥學位課程、參加中醫藥實用技能培訓課程(醫療、養生、保健、美容、藥膳等)也屬於境外消費。例如,廣東省中醫醫院每年接收海外進修50多人。世界中聯每年開展的國際培訓和國際考試,都有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500名醫藥從業者參加。

  記者:目前中醫到海外提供診療服務、中醫藥教師到海外提供教育服務的情況如何?有什麼障礙嗎?

  黃建銀:中國境內一些醫療機構和個人以自然人流動方式到海外從事與中醫藥服務相關的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生産、貿易、文化等服務貿易活動都屬於服務貿易自然人流動提供模式。

  據粗略統計,中醫藥服務人員在歐洲有5000~6000人,以從事針灸診療為主;北美地區有5000人左右,東南亞地區、南韓日本和大洋洲都是1000人左右,非洲和中東地區較少,分別只有200~300人規模。可以看出,中醫藥“走出去”目前主要的目標市場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從業者之前以發達省市為主,現在逐步轉向邊遠省市。

  我們希望更多的專家,提供服務貿易的機構、個人,能夠把這些寶貴的學術資源轉化成服務産品,並形成系列進行輸出,把中醫藥服務貿易的規模做大。

  記者:中醫藥服務貿易的四種模式中,除了跨境消費和自然人流動,在商業存在和跨境支付方面發展的情況如何?據媒體報道,目前同仁堂在海外開設的零售終端已有107家,海外醫療機構有60家。

  黃建銀:網際網路思維正在向中醫藥服務貿易領域滲透,一些企業和機構正在積極探索在中醫診療教育方面跨境支付提供模式。以商業存在“走出去”的國內服務貿易機構還較少,尤其是獨資經營中醫醫院的比較少,還沒有形成中醫服務貿易的國際品牌。

  從全國範圍看,目前合資中醫藥服務醫療教育培訓機構在東南亞、南韓、日本分別有100家左右,在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分別有300家左右,非洲、中東大約各50家。同仁堂是一個很好的典型。從1993年在中國香港開設第一家零售藥店起到現在,同仁堂的海外機構遍佈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超過3000萬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對於提高中醫藥服務的海外認可度、進一步促進中醫藥國際傳播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中國“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商業存在提供模式發展也較快,一些省市出臺政策支援本地企業以商業存在提供模式積極走向世界。

  境外消費:外國居民到中國就醫、健康旅遊,到中醫藥院校學習培訓等自然人流動:我國醫護人員到外國短期工作,中醫藥教師到海外提供教育服務等

  跨境交付:我國向外國提供服務:遠端診斷、遠端諮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