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大市場“雲聚”傳四方

  • 發佈時間:2015-04-20 05:46: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由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區共建的科技大市場被稱為科技資源統籌轉化的“聚變器”。從2011年4月啟動運作至今,已成為面向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公共基礎服務和科技資源共用交易市場化公益性平臺。以西安科技大市場為紐帶,西安市和西安高新區每年出資5000多萬元,對技術轉移交易的供方、買方、仲介方給予補貼,引導和推動西安市技術合同交易額從2010年的98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530億元,每年遞增100多億元。各類創新要素在這裡,實現了從聚集到聚變的深刻變化。

  西安科技大市場位於西安市高新區錦業路1號都市之門B座2層。在市場服務大廳記者看到,這裡的建築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設有成果展示、項目發佈、技術交易、科技服務等功能分區,提供各類創新性服務。同時,在都市之門一層,還設有2000平方米的科技大集市展示交易區。該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一個類似于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的一體化服務場所,可以提供企業的諮詢、科技服務等內容。

  2014年,西安科技大市場平臺匯聚高校院所和軍工單位900多家、行業專家16896名、技術成果7325項,促進西安全市技術交易額突破530億元,繼續保持全國前3位,推動了西安市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

  公共設備資源共用

  面對1000多家實驗室與眾多創新型企業需求如何對接的問題,西安科技大市場應運而生,推進公共檢測檢驗儀器設備實現市場共用。

  走進西安科技大市場的大廳,鱗次櫛比的各類科技服務仲介機構的工位幾乎佔滿了所有空間。然而,你可能想不到,在這個幾乎看不到什麼昂貴固定資産的空間裏,居然還“放著”價值34億元的7048台套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設備放在哪兒?——在“雲”裏。

  “這些來自西安地區289家省市各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值錢‘家當’如今都在我們的儀器設備網向全社會開放。”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張衛國介紹説,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數量眾多,目前擁有1000多家能夠對外服務的實驗室,從業人員近10萬人,潛在服務産值超過100億元。但是,過去由於科技資源條塊分隔、分離,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市場共用率不到30%。而另一面,眾多創新型創業企業雖然對這些資源需求巨大,卻無力購置。

  4年前,由西安高新區與市科技局共建的統籌科技資源基礎平臺——西安科技大市場正式“開市”。大市場圍繞“交易、共用、服務、交流”等四大業務,其中,推進公共檢測檢驗儀器設備面向社會實現市場共用,成為大市場的“先手棋”。

  位於高新區的西安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專業生産射頻同軸連接器、電纜組件及微波無源器件生産供應商,由於檢測需求,其産品每年都要遠赴廣州進行相關的元器件檢測和失效分析及DPA檢測,導致每年僅運輸費用就達百萬元左右,而且耗時費力。科技大市場了解到富士達公司的需求後,經過一系列的檢測需求調研,最終尋到擁有國防科技電子元器件檢測資質的西安西谷微電子公司,雙方達成檢測服務協議,滿足了隨時檢測的需求,同時也為西谷微電子公司增加了收入。

  為了讓這些“隱身”在高墻大院裏的儀器設備實現從零到整的“聚變”,最終讓創業企業用得起、用得上,去年3月,西安科技大市場與瑞鉑軟體科技公司聯合開發運營的國內首家為檢測檢驗服務交易、基於B2B電子商務的檢測檢驗交易平臺——凡特網正式上線。

  凡特網的核心業務是為中小科技企業創新服務,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檢測服務交易。創業企業可以從凡特網搜索到滿足需求的專業實驗室,通過平臺提交測試需求,利用線上溝通、業務委派等方式實現與實驗室的交易撮合,生成訂單。在訂單執行過程中,客戶通過平臺可以跟蹤樣品的測試過程、接收測試數據和檢測報告、線上支付和樣品物流等服務。“平臺業務涵蓋了新材料、紡織品等13個門類,目前入駐的檢測機構超過5580家。”凡特網總經理閆長富説。

  為了激發儀器設備提供方和使用方的積極性。2011年,西安市還專門出臺獎勵補貼政策,對開展大型科學設備共用工作的供需雙方分別給予10%、最高30萬元的檢測費補助和2萬至10萬元的獎勵。僅去年就落實設備共用政策獎勵資金348萬元,補貼資金1082.69萬元。

  4年間,西安儀器設備共用服務平臺網內共用設備從2000台套躍升至目前的7048台套,設備共用率陡增20個百分點。

  創新和市場手拉手

  為了更好地實現創新與市場的對接,西安成立了全國首家技術經理人協會,著重建立和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鏈,探索促進技術轉移服務的新模式。

  “投資5萬元于一個科技創意idea,一年後就能增值50倍甚至百倍以上。”對大多數人來説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然而,技術經理人楊坤卻讓這樣的神話變成了現實。

  2014年3月,從事材料科研的海歸博士楊坤在與西安某大學材料學教授聊天時,捕捉到做一種可以生物降解陶瓷材料的想法。之後,楊坤通過西安卓曦材料科技公司專業項目評估後,為其立項,並將這種新材料定位骨科臨床應用這一細分市場。此外,他又找到西安市一位著名骨科教授了解骨缺損行業的需求狀況,並投資5萬元建立研發團隊。經過7個月的技術攻關和商業包裝以及天使資金籌措,成功研發全國首款能夠植入人體並降解的倣生人工骨。“今年年初,有5家機構對此項目作出評估,4家估價2000萬元左右,最高的一家給出5000萬元估值。”

  在西安,類似楊坤這樣既懂技術又能整合産業和創新資源的人越來越多。去年10月,由西安科技大市場、留學人員與專家服務中心、科技産業發展中心等12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家技術經理人協會,首次提出構建“1+3”體系建設思路:即以科技大市場基礎平臺為支撐,構建由技術經理人協會、技術經理人公司、技術經理人組成的三級管理運作體系,建立和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鏈,探索促進技術轉移服務的新模式,催生技術轉移服務的新業態。

  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還得著重解決資金、資訊和服務三大核心問題。西安科技大市場引進市場化機構共建西安科易網平臺,該平臺將重點提供技術交易價格評估、技術交易資金線上支付、分批次擔保、線上展會等相關配套支撐服務。西安科易網籌備負責人安妮表示,西安科易網的上線意味著西北乃至西部地區的科技企業,將可享受基於網際網路技術交易的全流程服務。

  政策與需求無縫對接

  西安科技大市場一方面把政策收集到服務平臺,推送給企業,另一方面將政策落實情況反饋給有關部門,為完善政策提供依據,實現政策與市場的良性互動和疊加效應。

  “2008年國稅局下發了‘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但6年過去了,企業知之甚少,所以今天把各位企業科技政策聯絡員請來,講解如何辦理。”4月14日下午,一場創新扶持政策培訓在西安科技大市場開班。

  企業科技政策聯絡員是西安科技大市場建立的政策時效落實機制之一。在當日培訓會後,西安凱翔電腦軟體公司的科技政策聯絡員舒亞玲高興地表示:“我們企業如果享受今天講的優惠政策,能減免50多萬元的所得稅,對企業科技創新將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

  為了讓企業看得明白、用得方便,科技大市場把政策收集到科技大市場政策服務平臺,根據申報單位要求、申報項目要求、申報材料要求進行梳理、分解和校正後,廣泛發送和定向推送。

  大市場政策服務部負責人李少江表示,他們還收集企業反映的意見建議,將政策落實情況匯總分析後反饋給有關部門,為決策和完善政策提供依據,最終實現政策與市場的良性互動和疊加效應。近4年來,累計促進企業落實各類科技政策和稅收減免超過80億元。

  “從‘資源雲’到‘服務雲’”,在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趙紅專看來,就是聚集所有科技創新資源,形成“多介面”式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技資源的“雲聚變”效應,然後通過與優質的市場資源機構合作,構建市場化運營的專業化服務平臺,為社會提供專業化、精準化的“雲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