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需普惠金融更普惠(專題深思)

  • 發佈時間:2015-04-16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姜  波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規模微小化、服務內容廣泛化。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發展普惠金融的意義更加凸顯。同時,隨著網際網路資訊技術融入金融創新,一個更加開放、便利的普惠金融體系漸具雛形。為了使金融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發展普惠金融”寫入《決定》。在中央精神指導下,在技術創新推動下,我國普惠金融順應形勢、發展迅速,但在覆蓋範圍、可獲得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中,普惠金融面對的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對金融機構的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常態對金融機構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和滲透,使社會生産組織形式出現小型化、專業化、智慧化趨勢,新興小微企業迅速成長,對普惠金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由於成長型小微企業具有輕資産、重技術特徵,與金融機構主要以有形資産抵押為基礎的信貸模式不相容,加劇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改變這種資金供給與需求不相匹配的問題,金融機構必須創新服務模式和金融産品,形成與輕資産、重技術的小微企業特徵相適應的新型信貸管理模式。

  新常態對金融機構資訊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其資金需求具有“短、小、頻、急”特徵,因而單筆金融服務成本較高。隨著企業小型化發展,小微企業的地位更加重要,金融機構信貸業務成本趨於提高。時下方興未艾的大數據技術為降低金融業務成本提供了可能,即通過網際網路金融精細化、批量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模式降低成本。這要求金融機構抓住資訊化機遇,大力加強資訊化和移動金融服務能力。

  新常態對金融機構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風險問題是發展普惠金融面臨的共性問題。在新常態下,隨著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相當一部分産能過剩産業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金融機構的隱性風險將逐漸顯性化。同時,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主體、商業模式、新興産業都處於成長期,各方面的不完善導致信貸風險較高,發展普惠金融面臨的風險考驗將更加嚴峻。

  應當看到,發展普惠金融對於金融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金融機構積極發展普惠金融,不僅僅是業務拓展,而且是推進金融創新的重要抓手,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舉措。

  創新服務模式,匹配資金供求。針對新型小微企業金融需求特點,對客戶準入、授權授信、業務流程、擔保形式等環節進行再造,實現客戶“進得來”“貸得到”。例如,針對成長型的科技小微企業,加快發展以智慧財産權抵押、質押為基礎的信貸服務模式,並加強與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的合作,以投貸結合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務。

  創新金融業態,降低融資成本。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化技術,對金融産品實行標準化、批量化和專業化運作,利用規模效應降低單筆業務的成本。比如,可利用網際網路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建立“三農直銷銀行”,發展涉農電商服務;利用智慧手機普及的機遇,發展移動銀行服務,低成本、高效率開拓服務空間。

  創新管理模式,防控金融風險。金融機構應建立針對小微企業特點的風險識別和控制機制,著重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同時,針對農村信用體系薄弱問題,構建區別於城市金融的“三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6日07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