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面底特律的"車面孔"

  • 發佈時間:2015-04-16 03:29:2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蒙

  上海車展即將開幕,有關車的話題,在上海漸漸升溫。

  與人們的關注形成反差,初春的陽光中,上海的汽車工業卻嗅到了絲絲寒意。今年一季度,相比過去兩年的高增長,上海汽車工業增速明顯放緩。作為上海製造的“第一支柱”,“車輪子”慢下來,其影響不容小覷。

  遙相呼應,遠隔重洋的底特律今年也舉行了廣受關注的北美車展。這座興也汽車、衰也汽車的“汽車城”,正從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破産中走向復蘇。雖然服務業佔比過半的上海不是“汽車城”,但底特律的故事還是可以在此時帶來一些啟示,畢竟作為人口2500萬的超級大城市,上海是離不開製造業的。

  底特律的冬天持續很久。

  市郊通用汽車的奧賴恩工廠裏,暖氣不像幾年前那樣打得十足,而只是恰到好處地讓人感覺“不冷”。

  男男女女穿著T恤和牛仔褲,每個流水線工位上放著節奏歡快的不同流行音樂,流水線盡頭還有彩色糖果的自動販賣機。

  這裡的女性汽車工人,比記者在任何一家汽車工廠裏見到的都要多,工廠負責人告知流水線上男女比例:7:3。

  奧賴恩工廠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關閉了三年,2011年恢復生産。工廠重新開門,提供近2000個就業崗位。對於深陷經濟危機、失業率問題嚴重的汽車城來説,那是振奮人心的消息。許多人來到工廠應聘,包括一些原本是全職太太的中年女性,一份汽車工廠的穩定工作,可以為家庭減輕相當大的經濟負擔。

  奧賴恩工廠車間,頗有些今日底特律的縮影。離汽車城的往日榮光很遠,但正在萌發新生活力。它也是今日製造業的寫照,舉步維艱,復蘇困難,卻又不可或缺地支撐著後工業時代的一座座城市。

  城市:高樓下的靜謐

  飛機在傍晚時分抵達底特律,天已全黑,從上空俯瞰,汽車城和其他世界大都市一樣,建築物燈火通明,道路上車燈連成明亮的長線。

  底特律國際機場規模不算太大,由於北美車展,到達層濟濟一堂,出口車流堵成一片。接駁的大巴“取巧”地只能繞到出發層外,這樣的情形和國內機場很相似。在出發層,卻是另一番景象,原本就不多的值機櫃檯關閉大半,剩下的櫃檯前也空空如也,時間並不晚,但從汽車城出發的旅行者幾乎沒有。接駁大巴的司機感嘆,機場其實很久沒有這麼熱鬧,“要是沒有車展,沒什麼人會在冬天來這個地方。”

  車行城中,冰天雪地的底特律依舊是座不夜城。大巴開錯方向,在最繁華的城中心停下來,燈火輝煌,但店舖餐館街道上,人跡罕至,給人感覺城市面貌漂亮,卻過於安靜。

  白天在底特律街頭看得更為清晰。工業鼎盛時代的美式摩天大樓林立,舉辦車展的庫伯中心盛裝亮相。一個大都市破敗的景象永遠比它繁華時更令人印象深刻。底特律破産之時,媒體對它的描述——過於破敗的房屋、悲慘的貧民窟、遍地的毒品交易……這些在今日底特律,不論市區還是郊外,都很難看到,特別是那時出名的1美元出售房屋,如今早已消失。

  底特律在振興行動中,政府和外來投資者修繕大量房屋,改善了治安狀況,並將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發展作為城市的新亮點,一條新的地鐵線路建設計劃讓市區居民充滿期待。

  然而復蘇仍是緩慢的過程。哪怕在市中心,拉著卷簾門的門面比開著的更多,到處寫著出租出售。在餐飲集中的街區,少數營業的中高檔餐館裏,基本空空蕩蕩。倒是幾家簡樸的熱狗漢堡店裏人聲鼎沸。

  城市對遊客的一大困難是積雪結冰的道路無人清掃。人行道上幾乎無法行走,不時能看到年老的黑人出現在路邊,有的提著蛇皮袋拾荒的,也有坐雪中不停大聲嚷嚷的。

  在鄰近奧本山的著名購物中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汽車城繁榮鼎盛時,汽車公司大佬的闊太太們最愛來此購買名貴服飾和各類高檔商品。如今購物中心在馬路兩側各有一棟大樓,一邊大眾品牌,另一邊奢侈品為主,用空中走廊相連。週末的購物中心,大眾品牌一邊人頭攢動,雖然聖誕和新年促銷季已過,但到處都還是折扣廣告; 而奢侈品的一邊卻冷冷清清。即便是購物中心內新開張的蘋果旗艦店裏,iPhone6不像美國其他大城市需要預約,貨源充足,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購物中心裏有一家以牛排出名的高級餐館,墻上挂滿汽車城工商業巨子的肖像畫,這似乎是底特律有檔次餐館共同的習慣,習慣於緬懷昔日榮耀。過去底特律到處都是高檔餐館,汽車公司名流們是這些地方的主角,他們身邊總是圍繞著供應商、廣告公司、媒體。各行各業的人,哪怕是連鎖商業、地産的領袖,也依賴著汽車産業的繁榮而繁榮,繼而一起衰落。

  工廠:在減法中重生

  了解底特律,不可能離開汽車工廠。

  今天上了點年紀的底特律人都記得過去,汽車三巨頭和其他汽車公司,林立的工廠組成底特律的血肉。那是座骯髒的生産城市,總是塵土灰蒙。但那時,底特律的汽車大佬們是美國最有權勢的人群之一,而全美國的汽車生産,更是始終處在這座工廠之城的掌控和操縱下。

  通用汽車的奧賴恩工廠1983年在底特律落成。它以生産家用小型車為主,在那個汽車産業的黃金年代,並不那麼起眼。

  然而隨著汽車工業在底特律的衰落,尤其經過金融危機致使汽車巨頭陷入破産困境,繼而整座城市宣告破産,大量居民離開底特律,大部分汽車工廠也無奈關門。2008年,金融危機剛剛爆發,困境中的通用汽車就關閉了奧賴恩工廠。

  奧賴恩工廠現任經理道格回憶,工廠關閉時,一線工人全部遣散,管理層有的離開,有的去了通用汽車的其他崗位,那是一段難熬的日子。

  2011年通用汽車從破産保護中走出來,儘管美國汽車市場還未復蘇,但奧賴恩工廠恢復了生産。在當時的美國政界和産業界看來,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高檔車的消費受到影響,小型車是拯救美國汽車産業的最重要途徑。奧賴恩工廠恢復生産的頭三個月裏,全新生産通用汽車全新打造的三款小型汽車。

  “各種東西都縮小了,過去追求規模,經過三年挫折後,我們學會了精打細算。”道格説,從前的奧賴恩,有100平方英尺的車身工廠,現在減少了53%,去掉了大量週邊設施,只剩下47萬平方英尺,生産流程也縮短了36%。在涂裝車間,涂裝經理大衛介紹了奧賴恩工廠引以為傲的創新工藝,採取一種“三濕法”的噴漆方法,省去了一道工序,在沒有影響品質的前提下大大節約了時間和人力成本。這一新工藝,也是經過工廠關門挫折後,被逼出來的創新。

  奧賴恩工廠的管理人員將這些做法稱為“精益生産”。與發源於日本的汽車精益生産理念相比,都是為了節約成本,但如今的“精益”,是在嚴酷的行業環境中,不得不做出的應對。有一點最能説明這種“精益”的無奈,那就是工廠重開後比原來減少了大量僱員,新僱員工工資大幅下降。當然對當地人來説,有一份穩定工作更為重要,薪水,暫時是次要問題。

  和中國的許多新落成汽車工廠相比,年産17萬輛的奧賴恩工廠只能算一座中小型工廠。然而見慣了中國整車廠的“豪氣”,奧賴恩工廠極盡所能的節衣縮食,也闖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新路。

  車身車間雖然已經縮減過半,但經營者還嫌棄不夠,乾脆將劃出的一些空地租給産業鏈上的第三方公司。於是可以在流水線的一旁看到,一家做車頂內飾填充物的公司搭了操作臺,他們現場製造的填充物通過物料車直接送上流水線,降低了汽車裝配的運輸成本。

  車間中央,還堆放著一捆捆巨大的方形材料。通用汽車可持續發展團隊負責人約翰介紹,這些堆放物是完全打碎的紙板箱,工廠裏每天會收到大量包裝零配件的紙板箱,它們通過再利用,變成類似牛仔布料的産品,鋪在汽車地板上可以有效吸收噪音。“這家工廠通過回收紙板箱,一年可以有50萬美元的收入。”

  汽車工業繁榮時,奧賴恩工廠的經營者們絕不會挖空心思,想到靠紙板箱做一年50萬美元的生意。他們忙於盯著城外那只八層樓高的固特異輪胎,上面顯示全美國下線汽車的實時數量; 盯著車間裏任何會讓流水線停下來的不安定因素。更快更多地製造汽車是那時汽車公司唯一在乎的事,而現在一切都變了。這種改變的發生,無奈,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最近的一個消息是,由於油價持續下跌,省油的小型車在美國不再走俏,因為小型車庫存問題,通用汽車已經宣佈奧賴恩工廠將在今年一二季度短暫停産,從而減少庫存。重新上崗的工人們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假期,不過這,或許將是汽車工業需要逐漸習慣起來的“新常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