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北邯鄲:“鐵牛”奮蹄在農田

  • 發佈時間:2015-04-16 01:31: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郝淩峰通訊員韓艷萍

  陽光灑在河北省邯鄲縣廣袤的麥田裏,照在河沙鎮苗莊村45歲老農苗增海喜滋滋的臉上。幾個月前,在這裡,一台臺深松機、播種機等大型機械如魚兒般穿梭。正在為麥苗澆水的老苗高興地説:“這塊地是邯鄲縣的高産示範區,我種了400畝小麥,畝産都在1200斤以上。前幾年農忙時全家七八口人下地勞作都不夠,現在用上了先進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麥子直接入倉,倉滿後自動倒進袋子裏,再裝進三碼車上。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也讓我這心裏有了底!”

  苗莊村對全村1109畝農田實行“統一耕種、統一深松、統一澆水、統一施肥、統一噴藥、統一收割”的模式,所需機械由村集體向個戶租用。苗慶國的播種機、苗慶昌的旋耕機、張國衛的玉米聯合收割機等都派上了大用場,除去成本,平均每人每年凈收入3萬餘元。農民用現代化的生産方式,獲得了更高的土地回報。

  從種到收“一條龍”機械化作業,讓許多像苗增海一樣的農民感受到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好處。他們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擴大種地規模。老苗除了這400畝地,還在外縣租種了3000畝地,作為種糧大戶,他購買了大型機械設備,通過“化零為整,聚少成多”,對機械使用進行科學調配。每到農忙時,大型拖拉機、旋耕機等新型機械“飛奔”在田間地塊。兩個地塊加起來,老苗一年的收入刨去人工費、機械維修費等,可以掙到30多萬元。

  北文莊村農民刁宗彬自己研製並購買了700台秸稈粉碎還田機,自己又購置了十幾臺大中型先進設備,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980余名,建成了500畝示範基地,農忙時他的機械成為三鄉五里爭搶的“香餑餑”,已輻射帶動了邯鄲縣及周邊8個縣(市、區)的機械化作業。

  從過去的“光著膀子汗滴禾下土”到現在“坐在地頭遙當‘指揮官’”,全程機械化的田間作業讓農民享受到了高科技的便捷和高效,也提振著他們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信心。

  今年以來,邯鄲縣把農業機械化作為一項富民工程,以農機化的進步帶動農業發展,通過爭取購機補貼、推廣新型農機、建立機械化作業示範地、培訓農機手、鼓勵發展農機合作社等途徑,加快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為現代農業發展蓄足了“源動力”。

  有了這些先進實用設備,如何讓它們發揮出最高“效能”?邯鄲縣實行“農機農藝相結合”,定期舉辦農機作業培訓班,召開實用技術現場演示會,培訓農機操作員、深松質檢員等,推廣農機深松、玉米精量播種等新技術,真正讓農民購得起機械、學得會技術、嘗得到甜頭。

  先進農業機械的使用,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産方式,農民逐步擺脫了土地零散經營的羈絆,通過土地代管合作、土地承租、農機入社、機手入社等方式,開始在土地裏“刨金”。

  未來邯鄲縣將推廣“自走式單玉米聯合收穫機”等最新機械,以示範區建設帶動全縣農機推廣,推動農機作業的高水準、規模化發展,讓“鐵牛”奮蹄在邯鄲縣每塊農田,讓田野裏到處充盈著豐收的喜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