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教改新政下究竟該不該買學區房

  • 發佈時間:2015-04-15 07:3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樊未晨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要不要斥重金購買一套學區房,是當下很多城市家長糾結的問題。

  近日,教育部發文要求,今年重點大城市100%的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這是繼去年教育部要求19個大城市小學全部劃片就近入學後,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的進一步擴大和深化。

  此後,各個城市也相繼發佈了各自的義務教育階段改革舉措和入學政策,“學區化”、“集團化”、“九年一貫制”……各項政策都在著力均衡教育資源,緩解擇校熱。

  在“以錢擇校”和“以權擇校”被遏制之後,有些“敏銳”的家長看出了“門道”:既然免試劃片就近入學,那麼購買學區房就是最有效、最保險的擇校途徑。市場也給出了有力的證明,去年北京教改政策出臺時,就有媒體報道“政策一齣,房價每平方米1個月漲了3萬元。”

  “按學區就近入學”與“購買學區房”之間的邏輯有著很明顯的合理性,但是從“拼孩兒”、“拼爹”到“拼房”,這顯然不是改革的初衷,那麼,政策與家長的理解之間有沒有出現錯位?最關鍵的癥結到底在哪?到底該不該買學區房?

  擴大優質資源,降低傳統學區房的稀缺性

  作為擇校熱曾經的“重災區”,北京各個區縣最近陸續出臺了2015年入學政策,其中增加優質學位成為政策的核心。東城區2015年小學入學計劃安排10870人,其中優質學位預計達到9920個,佔計劃總數的91.2%;海澱區也重新劃分了學區,在原來12個小學學區的基礎上,把現有的122所小學、77所中學重新劃分為17個學區,各學區內的學校數量、學生數量、優質教育資源,基本“相當”。

  提高優質教育資源所佔比例意味著什麼?比如,東城區的史家衚同小學是北京市的著名小學之一,自然是擇校的熱點。“就近入學”、“取消共建”等政策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無序的擇校,但是也讓該校周邊的房價“水漲船高”。改革之後,東城區成立了史家教育集團,史家衚同小學與集團內的東四七條小學、西總布小學、史家小學分校、史家衚同小學低年級部(原遂安伯小學)、史家實驗學校(原曙光小學)實施深度聯盟。

  這種改革與之前的合作不同的是,深度聯盟的學校實行的是大年級組制,原來住在史家衚同小學附近的孩子和原來住在遂安伯小學附近的孩子,低年級可能都會集中到同一所學校,那麼住在遂安伯小學附近的房子就變成了學區房。

  在北京,東城、海淀一向屬於教育強區,朝陽、豐臺、石景山等傳統意義上的教育非強區也在利用引進名校、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辦學等方式擴大本區的優質教育資源。於是,傳統學區房的稀缺性被顯著降低。而隨著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房子擁有了學區房的性質。

  所以,家長們,當您把目光瞄向傳統的學區房時,請認真研究政策,可能您現在住的房子就已經是學區房了。

  優質高中名額分配計劃比例提升,非優質資源也有優越性

  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目光絕不僅僅盯著小學,一定會考慮到今後的初中和高中。準備買學區房的家長還應該了解那些“隱性”的機會。

  從去年起,北京市的優質高中名額分配計劃從之前的百分之十幾一下子升到了30%,今年上升到40%。

  分配方式也進行了調整。

  政策是這樣規定的,各校的名額分配計劃將按3:7的比例分配到優質初中校和一般初中校,並且不設最低錄取分數線。這意味著,普通學校學生的中考成績比優質初中的低,仍有可能被優質高中錄取。從去年的實際情況看,兩個序列錄取到優質高中的學生分數差距多達幾十分,業內權威人士預測,由於今年繼續加大了名額分配的比例,這個分差可能會達到100分。

  這無疑給了普通校學生更多的機會。初中就讀于普通學校,中考上優質高中似乎更容易些。而且,為了防止優質初中校學生轉學佔用一般初中校的名額分配指標,北京市還規定:參加優質高中名額分配招生的應屆考生,必須具有升學資格且具有同一學校連續3年正式學籍。隨著這一政策的實施,普通初中校必將吸引更多的生源,初中校之間的差距會縮小。

  同時,北京市明確提出,今年的中考命題將繼續降低難度。難度降低意味著高分的考生比較多,相同分數的考生也會大幅增加。而當考分相同時,依次比較單科成績錄取,科目的順序是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往年的順序是數學、語文、外語。

  這種變化意味著,優質高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尖子生”的特權了,大多數基礎紮實、綜合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會有更多機會。

  隨著優質高中的學生更加多元,今後各高中校比拼的不再是“掐尖”的能力,而是“加工”的能力,這樣一些普通高中的優勢也能顯現出來。

  所以,目前的學校格局必定發生變化,家長購買學區房必須更加慎重。

  中考高考政策都在變,買房跨區不一定划算

  “從每個區縣的政策看,確實在增加本區的優質學位。但是區和區之間還有差距。”家長們經常這樣説。

  確實,在北京,不同區縣之間的教育不僅存在差距,而且差距還很大。所以,自去年北京開始深度教改以來,老百姓買學區房已不再是為了“擇校”,而是為了“擇區”。

  王蓉的兒子在北京市門頭溝區上小學三年級,研究了一段時間的政策後,王蓉夫婦正準備把多年前在北京遠郊買的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賣掉,到西城區去買個小戶型。“現在東城、西城、海淀中考的時候都不允許跨區了,這意味著一旦選定了一個區可能要待9年甚至12年,至少兒子上中學之前我要把他弄到西城區去。”王蓉説。

  其實,王蓉看到的只是政策的表面。

  對政策極為敏感的家長可能都已經悟到了,北京近幾年的政策是減少跨區流動,今年,中考優質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東城、西城、海淀不再安排彼此之間的跨區縣招生計劃,只允許部分示範高中和城鄉一體化學校跨區縣招生,並向遠郊區縣傾斜。

  這個政策意味著,東城、西城、海淀三區的考生,中考時只能報考本區的高中,而朝陽、豐臺、石景山及昌平、延慶等區縣的學生可以跨區報考。

  原來越是好學校越能吸引優秀生源,這是教育界的“馬太效應”。現在的政策正是要打破“贏者通吃”的局面,進一步均衡北京各個區縣之間的教育資源。

  據了解,繼東城、西城、海淀不能彼此跨區之後,今後幾年內,朝陽、豐臺、石景山也將接力執行相同的政策。跨區招生將進一步向遠郊區縣傾斜。

  這還是中招的變化,高招也有類似的政策。

  北京今年啟動了“高水準人才交叉培養計劃”,包括“雙培計劃”、“外培計劃”和“實培計劃”3個子項目。

  整個計劃共有2000個名額,限于北京市屬高校。參加該計劃的學生將通過“1+2+1”的形式完成4年學制,即第1學年和第4學年在市屬高校進行學習,第2和第3學年在“雙培計劃”中的部屬高校及“外培計劃”中的境外高校學習,費用由北京市政府承擔。這個計劃的名額採取的是平均分配到北京各個區縣的方式。

  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北京各個區縣的高考考生人數是有很大差別的。據媒體報道,海澱區去年的考生數是12050名,而延慶的考生只有1410名,門頭溝的考生不足1000人。如果“雙培計劃”的名額平均分配到這3個區,那麼在延慶和門頭溝的考生享受該計劃的幾率遠遠大於海淀。

  所以,如果門頭溝的學生家庭花鉅資到西城購置學區房,是不是沒那麼划算呢?

  按理説,房價不是教育範疇的事,但是當房子跟“學區”這個概念結合時,就把一個孩子乃至一個家庭的前途和希望聯繫在一起了。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通過學區房的熱賣獲益的不僅僅是家長和孩子,市場上會有更多人願意看到熱賣的火爆場面。所以,家長們與其聽著房屋仲介的“忽悠”,還不如靜下心來認真研究政策。政策的出臺會根據北京市教育資源的分佈狀況進行調整,所以,家長的眼光還是要更長遠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