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PP裝上擴張“安全閥”

  • 發佈時間:2015-04-15 05:32: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何給地方政府發展PPP裝上一個“安全閥”?4月14日,財政部發佈《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給出了答案,首次“亮出”財政可承受能力的評估方法。

  在業內,該《指引》被認為是一個規範PPP發展的里程碑式文件。“政府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助類項目,沒有通過論證就不宜採用PPP模式,這將使得PPP發展回歸理性。”北京市資略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中國PPP研究院專家徐向東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補貼多少心中有數

  “PPP發展需要走5步:要不要發展PPP、花這個錢值不值、財政能不能承受得了、找誰來幹、後續監管。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少。”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王守清從事PPP研究20年來一直關注PPP項目如何可持續運作,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國不少地方官員不夠重視第二步、第三步,錯誤地認為只要引進企業、財政的錢投進去,事情就解決了。

  “由於PPP項目投資期限都較長,是需要政府將一次性支付的錢分幾十年來給,因而需要提前測算出財政有沒有能力發展,能發展多大規模的PPP。”王守清説。

  大岳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是位研究PPP項目的專家,北京地鐵4號線是他參與的重點PPP項目之一。“投資者最擔心的事是不知道投進去的錢能不能收回來。之前只能憑經驗對項目進行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科學性和準確性上都得不到保障。”金永祥告訴記者,《指引》現在將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細化為具體實施方法,“很具操作性”。

  比如,在支出測算中,對補貼數額給出具體的計算公式。“這對政府來説會産生一個可借鑒的合理價格,投資者也能據此推算出項目到底能補貼多少。”徐向東告訴記者。

  抑制地方投資衝動

  説到《指引》的亮點,幾乎每位接受採訪的專家都會提到“明確PPP項目佔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不超過10%。”

  “這能抑制地方盲目開工PPP的衝動。”金永祥認為,有了額度限制,“將倒逼地方政府有效利用財政資金,優先發展較為緊迫、品質較高的項目,減少業界一直擔心的無效投資。”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則認為,好處還在於促使地方政府投資時眼光放得更遠,“不能只考慮眼前需要,還要考慮未來負擔,避免背上越來越沉重的包袱。”

  王守清舉例説,比如修建一座橋大約需投資30億元,如果使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就減輕了政府眼前的支出壓力。但長期來看,如果是沒有回報的公益性項目,期限為30年,那政府需支付60多億元。如果每年發展新的PPP項目,第二年就會産生累計支出,“雪球”會越滾越大,因而設定PPP規模限制非常重要。

  還款直接納入預算

  《指引》裏還有一件讓金永祥“點讚”的規定,那就是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都納入預算。這就意味著,凡是通過財政可承受能力論證的PPP項目,都會進入一般公共預算的盤子裏,這對PPP投資者來説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以前的PPP項目都不在公共預算內安排,投資者擔心回款風險,會到處跑文件,去地方人大要一個證明,萬一政府償債違約就用財政來保底。現在不用擔心了,還款直接由財政預算安排了。”金永祥説。將PPP項目支出納入一般公共預算,還意味著接受人大監督,PPP項目運營過程的透明性得以提升。

  劉尚希告訴記者,此次發佈的《指引》還對如何分析PPP項目風險提出了具體的措施。比如,對可能出現的事件和變數都進行假設和測算。“例如,用PPP修一座能收費的橋,收益是有保障的。但此後若在其旁新修一座橋,舊橋車流量減少等因素就需要考慮,這會導致第一座橋盈利能力受損。”劉尚希説,根據《指引》中“情景分析法”對此進行詳細分析,就能提前揭示和管控風險。

  另外,上海財政局紀鑫華告訴記者,《指引》首次明確了政府承擔責任的“範圍”。比如,由於法律、政策等原因,以及因政府方原因導致項目合同終止等,給投資企業帶來的損失由政府來承擔。“這避免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推諉扯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