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經濟增長引擎面臨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4-14 18:00:3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3日,世界銀行發佈《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報告指出,儘管有油價下跌和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持續復蘇等利好因素,但2015年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仍會小幅放緩,其中中國經濟未來兩年的增速預計將溫和放緩至7%左右。此外,歐日經濟增長放緩、美國加息等外部因素可能也給該地區經濟帶來風險。

  增長面臨風險

  報告預計,2015年和2016年東亞發展中經濟體增速為6.7%,與2014年的6.9%相比略有下降,其中中國未來兩年將溫和放緩至7%左右,低於2014年的7.4%。而東亞其他發展中國家得益於國內消費者信心回升和油價下跌帶來的國內需求增加,其2015年經濟增長預計將回升0.5個百分點至5.1%。

  儘管東亞整體增長放緩,世界銀行主管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副行長阿克塞爾·馮·托森伯格表示,該地區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仍達三分之一,仍是所有其他發展中地區貢獻率總和的兩倍。

  不過,世行報告也指出,未來世界經濟面臨的逆風將會對東亞地區一體化程度高的經濟體構成風險。比如歐元區和日本經濟下滑帶來的全球貿易縮水;美國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及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分化政策,會進一步抬高借貸成本,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最終導致東亞地區資本流入減少。

  推動改革應對

  那麼未來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應如何應對潛在風險?

  阿克塞爾·馮·托森伯格建議:“油價下跌會刺激該地區大部分國家的內需,也給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個推進財政改革的獨特契機,可以借此增加財政收入,將公共支出重新定位到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産性用途上。這些改革可以提升東亞的競爭力,幫助該地區保持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地位。”

  世行報告進一步分析説,對於多數較大的東亞經濟體來説,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和調整支出結構,有助於彌補基礎設施投資缺口,為社會保護和保險計劃創造更多的資金來源,畢竟東亞地區的快速老齡化已對社會保障造成壓力。而從中期來看,各國應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改善高等教育和醫療保健服務的可及性。從長期來看,各國需要探索保持生産率增長、遏制醫療費用上漲、擴大社會保障的財政收入基礎的途徑。

  至於中國,世行報告表示,隨著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拉動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中國將面臨如何進行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改革。這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注意促進增長與支援結構重組政策間的協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