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行:東亞經濟存下行風險 預測中國經濟增速7.1%

  • 發佈時間:2015-04-14 07:54: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界銀行13日發佈《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下調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長預估,其中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同比(下同)增長7.1%。世行報告同時警告稱,全球經濟的一系列不確定性令該地區面臨重大風險,包括美元升值和美聯儲加息可能帶來的衝擊,以及日本和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等。

  世界銀行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是該行對該地區各經濟體經濟狀況的綜合評估,每年發佈兩次。13日的報告分析稱,儘管東亞與太平洋地區2015年將受益於油價下跌和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但是該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體預計今明兩年均將增長6.7%,與2014年的6.9%相比將略有下降,低於去年10月預測的6.9%和6.8%。

  2014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6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靠前。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GDP增長目標約7%。

  世行報告預計,中國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速將溫和放緩,低於2014年的7.4%,今明兩年預計將分別增長7.1%和7.0%,與去年10月份預測的7.2%和7.1%相比略有下調,原因是中國將實行更加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和應對金融風險的政策。報告稱,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主導,如何實施有利於確保長期可持續性增長的改革措施成為重要挑戰,報告建議中國的經濟增長促進政策應當支援結構重組

  世行最新報告稱,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不包含中國在內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預計今年會增至5.1%,明年預計為5.4%,去年的增長率為4.6%。東南亞大型經濟體的消費需求改善以及油價下跌將是重要的動力。一些較小經濟體,尤其是蒙古等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料將遭遇增長放緩。

  世行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蘇蒂爾·謝蒂表示,儘管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復蘇形勢不穩,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仍然實現了較快增長,但是目前仍面臨許多短期和長期的下行風險,包括美元走強,美聯儲將啟動加息以及日本和歐元區等經濟體增長放緩等,改善財政政策是減少這些風險的關鍵。

  世行稱,美國利率上升以及美元走強,伴隨著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明顯分化可能會導致借貸成本上升,令金融市場的波動,資本的減少幅度可能會比預期更甚。日本和歐元區經濟的衰退將影響這個地區的出口。中國經濟如果大幅減緩也將是一大風險,但是中國經濟不大可能出現大幅減緩,因為中國擁有大量外匯儲備,也具備更多財政空間來刺激經濟或者應對債務違約。

  報告建議,從中期來看,各國應當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令更多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和醫療保健服務。長期來看,各國需要保持生産力的增長,遏制醫療費用的上升,並擴大社會福利基金的規模。

  關於油價的持續低位,世行表示,低油價對於每個國家的影響都不同,但低油價持續的預期將有利於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增長。對於嚴重依賴能源進口或者補貼的國家,如寮國、柬埔寨、泰國和菲律賓,將會從低油價中受益。馬來西亞等石油凈出口國的經濟增長預計將減緩,財政收入將會減少。國際油價2015年仍可能持續降低。在國際油價持續維持低位的情況下,能源出口國和進口國都需要改變能源定價機制,以實現更具可持續性和公平性的財政政策。低油價將會促進大多數國家的內需,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機會來推進財政改革,將資金用於基礎設施等具有建設性的領域。這些改革將有助於增強該地區的競爭力,幫助該地區持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