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連鎖商業現四年來最差開局

  • 發佈時間:2015-04-14 15:31:10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進入大商場,消費者不難發現:到處可看到打折的宣傳。元旦、春節、情人節、三八婦女節、清明節等一系列促銷,商家一再讓利。儘管如此,實體商家業績仍然不理想。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下降1.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開局最低增速。商家感嘆:一味打折傷不起,及時轉型迫在眉睫。

  ■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

  打折換量透支正常消費

  近來,商品打折已經成為一種商業風氣,迅速地蔓延開來。無論大街小巷,你總會看到商店的門口貼著“大甩賣”的字樣。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各大商場,發現不少商場客流稀少。即便打出各類促銷招牌,依舊少有顧客。不少商家嘆氣:商場以前搞促銷只要打個八折就可以了,自從電商大幅度低價衝擊後,實體店不得不進行更大力度的促銷。

  據調查,市面上商品五折、四折司空見慣,兩折、三折也不鮮見。甚至一些超市一度比價電商,號稱自己的價格比電商更便宜。一家知名服飾品牌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銷售額只有五六千元,只有在雙休日或重大節慶的時候,每天單店營業額才能衝上2萬元左右。貨品大多是打折促銷,利潤很低,算上租金、人工等費用,盈利壓力非常大。

  更令實體零售商頭痛的是,頻繁促銷讓消費者越發對折扣力度要求高,更麻煩的是透支了正常的消費。

  增收不增利業績下降

  為何出現這種現象?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的零售業一直是微利行業,隨著競爭的加劇,賺錢越來越難。目前百貨公司成功找到轉型模式的還不多,更多還是延續過去的模式。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頻頻用打折促銷換取銷量。

  梳理天虹商場歷年年報發現,從2011年開始,天虹商場似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該公司2011-201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0.36億元、143.77億元和160.32億元,扣非凈利潤則為5.63億元、5.66億元和5.70億元。而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69.98億元,同比增長6.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8億元,同比下降12.52%,扣非凈利潤為5.01億元。

  作為百貨零售業的龍頭企業,王府井百貨交出的2014年年報似乎也不太理想。去年全年,王府井實現營業收入182.77億元,同比下降7.64%,利潤總額9.29億元,同比下降5.44%。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以4000家實體零售企業為樣本的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1-11月零售業的用工量下降0.3%,這是實體連鎖業多年快速發展以來第一次遭遇到負增長。與此同時,實體連鎖店舖經營面積也下滑了2.3%。這組數據傳遞出一個資訊,就是實體連鎖業第一次遭遇巨大的轉折,從快速的增長進入收縮或下降。

  營利不佳最終導致關店。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14年度,全國主要零售企業(百貨、超市)共計關閉門店超過200家,增長474%,創歷年之最。

  網際網路+全渠道銷售

  日前,在深圳市零售行業協會2015的首場政策及行業趨勢解讀會上,《第三次零售革命》的作者、零售業專家顏艷春表示:今天是消費者主權的時代。在這個階段,消費者是渴望自由的。不管在車上、在飛機上還是線上上、線下、社交媒體所有的地方,能夠接觸到所有的渠道都有可能進行消費。實體店也應通過移動互聯網把消費者連接起來,人人消費、人人傳播、人人經營。

  顏艷春舉例稱,美國的一些成功傳統零售店裏面,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消費的商品在他們的市場份額裏已經超過了70%。沃爾瑪的數據反映最近兩年股價在增長。梅西百貨最近兩年增長了2倍。為什麼有這樣一個改變?每天到店的客戶,本身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客戶,他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去連接這些客戶。

  顏艷春表示,應用網際網路思維去經營零售業。“不少商家開展了微店員模式,帶動了消費。” 顏艷春説,去年蘇寧把18萬員工捲進來,千軍萬馬開微店。國美今年要開10萬個員工個人微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