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制藥企業 > 正文

字號:  

復星醫藥將賣零售業務 實體藥店"冬天"逼近

  • 發佈時間:2014-12-22 09:42:2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據新金融觀察報報道,復星醫藥將以總價超過4億元出售其醫藥分銷和零售業務——作為醫藥界的PE(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復星醫藥此舉或傳遞出一種信號:醫藥零售行業即實體藥店的“冬天”正在逼近。

  出售

  12月11日,復星醫藥發佈公告,稱將出售其醫藥分銷和零售業務,包括金象大藥房53.13%股權、復星藥業97%股權和復美大藥房92%股權,共計約4.14億元,購買方為國藥控股全資子公司國大藥房。

  按照公告內容,交易完成後復星醫藥將持有金象大藥房1.87%股權,而不再持有復星藥業和復美大藥房任何股權,因此,三者將不再為復星醫藥的附屬公司,也將不再併入復星醫藥的合併報表內。

  “復星醫藥屬於投資型公司,投資與否主要看業績,對於不賺錢或者有這種徵兆的業務,轉讓出去的可能性比較大。”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復星醫藥此舉或與其醫藥分銷和零售業務的毛利率減少有關。

  資料顯示,復星醫藥主要包括四大業務:藥品製造與研發、醫藥分銷和零售、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根據其2013年年度報告和2014年半年度報告,其醫藥分銷和零售業務的毛利率在四大業務中最低,分別為12.47%和12.07%,且呈現下滑趨勢,其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分別減少0.11%和0.29%。

  不過,復星醫藥方面並未認同這一關聯。其品牌與公眾傳播部相關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公告中並沒有提過‘毛利率下滑’這類話語。”關於“建議交易的理由”,公告給出的説法是,“將能讓本集團優化其資源配置。”

  在這項交易中,值得一提的是金象大藥房的附屬公司——啟東金象、金象線上(即金象網)和健禹金象的去留與歸屬問題。

  公告指出,出售金象大藥房並不包含這3家附屬公司。在股權關係上,金象大藥房持有啟東金象81%股權,而啟東金象擁有金象線上100%股權,另外,金象線上和金象大藥房分別持有健禹金象90%和10%股權。

  對此,金象大藥房總經理鹹輝表示,“(附屬公司的歸屬問題)現在沒法回答,都不太確定的事。”上述品牌與公眾傳播部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以公告內容為準。”而公告顯示,“儘快將啟東金象及健禹金象從金象大藥房分拆出去。”

  “這3家附屬公司將歸復星醫藥所有,相關的股權變更正在辦理中。”一位內部知情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其認為復星醫藥“並不情願”這樣做,但為了促成這項交易而“迫不得已”。

  據其透露,由於這3家附屬公司並不在國大藥房的收購意向範圍內,因此在轉讓過程中,復星醫藥不得不將其從金象大藥房剝離掉並接手。而這也從側面説明瞭復星醫藥希望撇掉醫藥分銷和零售這一大業務。

  乏力

  就行業整體狀況而言,復星醫藥的舉動或並非偶然。據了解,諸如一心堂、海王星辰、康美藥業等旗下醫藥零售業務均存在虧損情況,而轉讓、出售等現象在一些中小型藥店中也較為常見。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11月底在第26屆全國醫藥經濟資訊發佈會上分享的數據,今年1月至9月,在我國藥品三大終端市場中,雖然零售市場仍佔據23%的市場份額,但其10.5%的增長率,低於醫院的13.6%和基層醫療衛生的19.2%。醫藥零售市場已出現增幅下降的趨勢。

  “現在醫保卡的使用越來越便捷,但受到政策條件等限制,不是所有的藥店都設有醫保支付,這不可避免地造成客流量的減少,導致藥店的部分購買力轉移到具有醫保支付功能的社區醫療機構和醫院,這對藥店是很直接的衝擊。”一位連鎖藥店區域經理對記者坦言。

  然而,即使是設有醫保支付的藥店,其日子也未必好過。

  南方一位地區性醫保定點連鎖藥店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藥店要配備執業藥師,而現在處於過渡時期,很多藥店選擇租借執業藥師證的方式,依照行情,一名執業藥師的挂靠費用大概是每月1200到1500元,這筆費用是新增加的,再加上藥店其他人員和房租等成本費用的上漲,藥店的收入在大大縮水。

  新版GSP(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規定,藥品經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應具備執業藥師資格,且企業應配備執業藥師,負責處方審核。同時,在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的通知中,要求2015年零售藥店等全部實現營業時有執業藥師指導合理用藥。

  基於此規定,加之目前執業藥師的短缺,上述區域經理人認為,預計2015年醫藥零售行業將迎來新一次洗牌。

  而眼前,藥店過於集中所帶來的問題也成為困擾其發展的原因之一。“藥店開得太過密集,有的地方一條街有10家藥店,很容易産生惡性競爭、藥店之間互相打壓價格,比如有些藥店開張或季度促銷時,一些藥品的零售價會低於其採購的成本價,這會讓尤其實力較弱的小藥店感到業績越來越難做。”前述連鎖藥店負責人説。

  客流量的減少、各種成本費用的增加,以及藥店過於密集導致的低價競爭等,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醫藥零售業或已普遍感受到了增長乏力。林建寧近日表示,“連鎖的擴張將是拉動零售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上述區域經理則認為,“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相信未來醫藥零售業也能發展得很好,而現在,藥店要‘耐得住寒冷’。”

復星醫藥(600196)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