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茶二代”網上促銷提振萎靡茶市

  • 發佈時間:2015-04-14 06:33:51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傳統的銷售模式,上網促銷,盯上“口味多變”的年輕人……記者近日觀察發現,南京的茶葉市場冒出了一批年輕人,部分茶城“85後”比例已過一半,很多是接父輩班的“茶二代”,他們正用全新的銷售思維,努力改變著眼下不景氣的茶葉市場。

  部分茶城“85後”老闆佔一半

  一邊盯著淘寶上的客戶留言,一邊飛快地在快遞單上謄寫送貨地址,這是南京大世界茶文化城禾錦堂茶葉專賣店“90”後老闆潘亞雄每天的功課。

  大世界茶文化城總經理楊曉冬介紹,像潘亞雄這樣的年輕老闆不在少數,1.2萬平方米的茶城中引進了70多家商戶,其中“85後”佔一半以上。這些年輕老闆有個特點,大多數人是子承父業,家裏要麼是開茶葉店的,要麼是茶農。

  “我自己是‘70後’,上個世紀90年代入行,那會開茶葉店的老闆起碼四五十歲。可是2013年我開茶葉城,招商時發現,怎麼來了這麼多年輕人?當時我還很擔心,年紀這麼輕,會不會很浮躁,不能把店經營好,可後來發現老觀念要變一變了,年輕人的想法很新。”楊曉冬説。

  楊曉冬所説的“想法新”,其實還特指年輕人對新業態的接受程度。南京目前有七八個大型茶城。2013年之前,大部分茶城是傳統大市場的經營模式,一條條隔斷板,分隔出一戶戶茶商攤位。2013年建成的大世界茶文化城,是南京第一家引進“商場模式”的,裏面是一家家裝修考究的茶葉專賣店,走的是品牌路線。新業態出來,最先接受的就是小年輕。去年底,河西台灣名品城裏新開的海峽茶城也延續了“茶葉商場”模式,首批入駐的,大部分也是年輕小老闆。

  打破傳統銷售套路,上網促銷

  但是父輩留給這些年輕人的生意並不好做。過去茶葉走的公務路線,50%依賴疏通關係賣給“公家”;中央八項規定之後,生意變得艱難。

  “現在公務消費徹底沒了,大企業也管得很緊,像高檔白茶一斤賣一兩千元,如果是國企採購,這麼大額的發票都沒法報銷。”楊曉冬説。

  傳統銷路被切斷,失去的50%公務消費份額該怎麼彌補?剛剛從父輩手中接過“槍”的“85後”有自己的辦法——“觸網”。

  “父親是做茶葉的,我從小耳濡目染進入這個行當。2011年,我21歲,第一次嘗試做電商,主營雨花茶。為什麼做雨花茶,因為南京是雨花茶的産地,做電商可以佔據得天獨厚的産地優勢。”潘亞雄介紹,在清明、中秋等茶葉銷售旺季,網店的銷售額是實體店的2—3倍,一年在網上能賣幾十萬元的貨。

  “成功經驗”迅速被複製。目前,在大世界茶文化城,50%的店家都學會了上網做生意。每天,物流公司三輪小車進進出出,成為茶城一景。

  針對年輕人特點,專做年輕人生意

  上網買茶葉的,以年輕人居多,“茶二代”小老闆們每天和年輕顧客打交道,還摸索出一套有別於實體店的“生意經”。

  據介紹,年輕人網購茶葉的特點是,每單消費不高,一般在100—200元,而且年輕人喝茶“喜新厭舊”,經常換口味。針對這個特徵,“茶二代”們推出了小包裝,2兩一袋的比較好賣。一個包裝盒裏,裝多款小包裝的不同品種茶葉,也會比較好賣。和中老年顧客不同,年輕消費者喜歡包裝時尚漂亮的産品,一款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包裝盒,將大大推動産品的銷售。此外,年輕顧客特別重視産品品質,包裝上要印刷詳細的産品、廠址資訊。

  本報記者 張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